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压力汹涌 中国服装何求? ——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13)的招展书上,封面背景是著名的“掷铁饼者”,他肌肉发达,充满运动感,配上2013年的主题“力炼”,让人觉得充满力量。对于这样的设计,主办方中国服装协会有着自己的解释——如果说在已经过去的30年中,中国服装产业如一个初中生一般突然长到一米八五,那么这个初中生只能说长得快却没有肌肉,而接下来中国服装企业要做的,不是再长高的问题,而是怎样练肌肉。在这个过程中,服装企业需要静下心来挖掘自身动力。

      从2008年在金融危机中承顶压力、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到现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被外界所看好。但外部的表象很光鲜,内部却因众多企业浮躁、快速扩张而存在危机,中国服装,就是存在众多危机的产业之一。

      就像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所说,在中国30年的快速发展中,服装产业虽然有起伏但还算稳定,可是2012年却真到了经历转折的时候,以往企业都在谈转型升级,但何时转、怎样转却一直在思考。“现在就是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中国服装产业与市场的条件、环境、基础都发生了变化,整个产业发展得非常快,原来企业扩张依靠的是速度、规模和低成本,而现在重要的是提升内生动力。” 陈大鹏的话让人细想之后觉得内涵深远。

      其实关于行业发展不畅的话题,近两年都有不同的言论与观点,如很多行业专家所说,到了2012年行业发展的态势正逐渐清晰,也许成本高企、内外销低迷、转型升级、创新都是企业关注的几大问题。但在前几年的摸爬滚打中,很多企业也正在积累能量,希望解决发展的阻碍。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服装协会也希望行业能穿过迷雾、修炼内功,于是从2012年的“穿越”到2013年的“力炼”,中国服装协会正将CHIC对企业的帮助扩延至更大,而“力炼”,也是在考量了服装企业发展的几大压力之后所产生的思想。

      压力一:高成本踢走低价竞争

      “成本压力是中国服装企业最大的压力之一,其中用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劳动者的待遇应该提高,而这样的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服装企业发展的瓶颈不在于成本的提高,而在于成本提高后企业应该怎样做。”陈大鹏说与中国相比,欧美的劳工成本要高近十倍,但欧美劳工所创造出的价值却是中国产品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中国的低成本时代应该结束了,企业要做的是在成本提高后调整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往可能靠量取胜,但大批量的生产带来的利润其实并不多,必须转变营销理念,按照市场变化创造个性化品牌,提升创造力和创新力,尤其保证持续的创新力。”

      从去年开始,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很多国外品牌的生产订单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但在陈大鹏眼里,这些只是低附加值的订单,并不表示中国服装生产就没有了优势。“中国服装占全球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并不仅仅以低成本为主,也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服装的制造优势依然存在,而服装产业的未来方向,一定要提升创造水平。”

      提高创造力,提升附加值,企业要提升内生动力,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显然,以前以百分之几十高速发展的中国服装旧时代已经终结。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国内纺织业“重回”中西部?为什么从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回来了?
  • 赞 1赞 1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