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资本在德加速建厂并购

      “德国制造也曾经有过一段辛酸历史,100多年前,英国要求德国在英出售的产品标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如今,德国制造已成为质量优良的代名词。”面对《金陵晚报》记者,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公共关系部高级经理曹奕娓娓而谈。

      对这位上海姑娘而言,2011年特别有成就感。“2011年,中国在德的绿地投资项目数达到158项,将美国抛在身后。”

      而据毕马威估计,总值超过10亿欧元的德国企业当年易手中国投资商。“中国企业越来越关注德国的核心产业,受经济危机影响,这种收购一拍即合。”GMC环球市场集团营销总监魏涛称。

      加速抄底德国

      “我们与世界各地的投资商进行对话,每当中国商人叩响大门前来咨询时,我们尤为喜悦。中国不仅在世界经济中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也在德国经济中大显身手。”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首席执行官米夏埃尔·普法费尔如是指出。

      该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德的绿地投资项目数达158项,雄踞第一,远多于美国在德投资的110个绿地项目。其中,机械制造与汽车占了1/4;可再生能源、消费品和食品分别占据13%,商业服务及IT占总数的9%。所谓“绿地投资”,说白了就是走出去到目标国家投资建厂,自己当老板,但给目标国的就业、产出带来增长机会。

      中国企业对德国制造的并购更是风起云涌。据最新消息,山东重工集团旗下的潍柴动力只用了4个月时间,闪电牵手世界工业用叉车和液压技术巨头德国凯傲集团。潍柴动力将投资7.38亿欧元收购凯傲25%的股份,以及凯傲下属林德液压业务70%的股份。至此,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落定。

      此前的1月,三一重工花了3.6亿欧元收购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导演了一场“蛇吞象”的好戏;3月中旬,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的凌云集团,联合国内其他企业收购德国凯毅德公司100%股权,凯毅德为全球最大的车锁制造商;7月,徐工集团“联姻”德国混凝土巨头施维英公司,交割完成后徐工集团将拥有施维英有限公司52%的控股权……此外,德国《商报》称,德国著名的蒂森克虏伯集团正在为旗下子公司Tailored Blanks出售给中国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谈判。

      据毕马威估计,2011年总值超过10亿欧元的德国企业易手中国投资商。

      上工先行

      对德投资,上工申贝控股有限公司无疑是先行者。

      2005年,上工收购了来自德国比勒菲尔德的工业缝纫机制造商——杜克勒·阿特勒(简称DA)股份公司95%的股份。“当时,这家企业亏损百万濒临破产。董事会主席说,没有任何德国公司敢出手相助。”曹奕称。

      据介绍,上工董事长兼CEO张敏并非贸然出手,“德国的机械制造堪称世界第一。如果我们需要扩大全球化的市场,就必须有更好的产品。而在全球缝制设备行业中DA占据了技术金字塔的顶部,因此收购DA公司投资德国是我们商业利益所在。”事实上,彼时因为面临着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双重竞争,这家曾经的中国缝纫机龙头企业行至十字路口。

      DA在欧洲的缝制设备用户都是高端客户,如爱马仕、路易威登、阿玛尼等都使用DA的缝纫机。该公司在德国、东欧都设有工厂,且在欧美其他国家设有销售公司。上工接手后,保留了DA在德国的研发中心和力量。曹奕介绍,“德国当地的员工曾非常担心中国总公司会将设备运回中国,关闭在比勒费尔德的工厂。张敏作为DA公司的监督董事会主席,每次在股东大会上针对小股东的反复提问会一再强调,DA工厂就好像是上工自己的孩子。上工集团的战略是国际化的,但不会忍心抛弃自己的孩子。”

      目前,DA集团在欧洲共有约1200名员工,其中在比勒费尔德的DA公司里有360名员工,但只有4个中国人。张敏对自己的德国员工曾这样评价,“德国员工的素质非常高,整体创造力很大而且工作主动性很强,同时非常忠诚于企业。”

      如今,这位来自中国的新业主不仅将DA公司的债务全部还清,还注入了新鲜资金。德方帮助中方开发、生产新机型,其中几款机型由于在德国造价太高,无法在德国生产,而由在中国的合资工厂生产。2011年上工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49.47% 。其中,DA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954万欧元,同比增长17.26%。

      双赢的结局

      为什么中国企业对德国情有独钟?

      曹奕对《金陵晚报》记者解释,“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企业需要开拓国外市场,并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品牌,德国当然成为欧洲最佳的选择。其次,中国企业不再满足自己只是生产廉价低质量的产品,德国的起点和标准都很高,中国企业可以在这里利用德国制造的品牌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

      华为、海尔等多家知名企业均对外宣称,“如果公司产品能够在德国市场得到认可,才能堪称世界一流。”

      GMC环球市场集团营销总监魏涛进一步称,“以往,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总是碰壁,要么收购的是不良资产,或者对方叫价比较高,近一两年收购含金量明显提高,中国企业越来越关注德国一些核心产业的企业。而且受经济危机影响,这种收购更加顺畅,当地政府也积极支持。”

      纽伦堡Eneca Corporate Finance有限公司创始伙伴马蒂亚斯·特鲁阁则对《金陵晚报》记者称,“如今有很多德国中型企业希望与中国投资商合作。德国企业最初的一些担忧,比如企业在被收购后遭到肢解、专业知识日渐匮乏、大规模裁员等,最后都没有发生。和中国企业合作的另一个优势是,公司可以更好地打入中国市场--全球最大的未来市场。如今,中国已经是德国第二大出口国,仅次于法国。”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