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转型时期:行动在“缝前”

      拉开转型大幕,上演的是企业的蜕变之旅。

      下游用户加快转变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方式,更加重视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CAD、全自动拉布机、自动裁床等前道设备的供应商们也随之加紧调整,在转变中为下游产业用户提供更多助力。

      之前只供应CAD的厂商将其产品线从软件拓展到硬件,在更广的领域求价值;全自动拉布机、自动裁床的供应商在“高利润时代即将终结”之际,做好定位,利用优势,拓展新市场,以差异求发展。

      行动深入。就看待到山花烂漫时,谁在丛中笑。

      下游之变

      2007~2009年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见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杀伤力。到这时,此前政府和行业协会多次强调的转型升级问题才引起大多数企业的重视。然而,在各国为化解危机而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2010年市场形势强势反弹回暖,又让企业在短暂的“幸福期”内放慢了转型升级的脚步。

      好景不长,从2011年二季度开始订单缺乏的情况日益严重,尤其是外贸订单的需求骤减。由于欧美各国经济的元气尚未完全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恢复,欧元区部分国家的债务危机又像推倒了新的多米诺骨牌,其不断恶化的局面直接造成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对欧、对美贸易形势的惨淡,使行业陷入了比金融危机时期更复杂不利的局面。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已经感受到: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多。曾经的低成本优势已经被其他发展中国家迎头赶上,原辅材料价格的持续增长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高,对外贸易又随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波动,产品附加值低的局面长久未改善,而先进技术及高档产品方面一时难与发达国家竞争。

      多年来,这些问题成为“常态”,一直困扰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而到今天,这些“常态”问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进一步发酵,给行业增添了更重的负担。

      而“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新市场格局,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服装品牌巨头到中国市场“攻城略地”。奢侈品品牌如GUCCI、CHANEL、Hermès,世界流行服饰品牌如ZARA、H﹠M、GAP、UNIQLO,都跑到自己的家里来打响战争。

      内忧外患的不断升级,逼迫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必须加紧转变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所突破,从而推动企业持久发展。

      几年前,川上总经理潘国民还只是在期望“能在中国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消费群体结构,出现更多具有品牌长远发展意识的服装企业。”现在,他已经感受到这种期望变成了现实。进入转型关键期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认真思考发展之路、转变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

      面对外贸订单的不稳定以及订单价格的下滑的局面,有的出口型企业转入内销,发展自有品牌,回归中国市场求生机;有的出口型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积极争取利润率更高的国际优势订单,并且调整出口市场的结构。而国内服装品牌企业在与国外知名品牌的正面交锋中,则不断提升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水平。

      这种情况下,CAD/CAM供应商不用像数年前那样花力气向纺织服装用户介绍和推广“为何要从传统作业方式转到自动化作业模式”,引进自动化设备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增强企业管理与盈利能力以及提升竞争能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购置自动化设备也成为大多数服装企业自发行为。

       “这是最近两年全自动拉布机、自动裁床市场在消极的大环境中仍保持上升趋势的重要基础。”CAD/CAM生产商们都如是说。只有如此,“使用CAD、全自动拉布机、自动裁床等设备的服装企业占全国服装企业总量的比例不足10%”的局面才有可能被打破。


      而致力于品牌发展的服装企业,不仅大量采购全自动拉布机、自动裁床等硬件设备,还对能够提高其产品设计能力、优化和持续改善其生产流程、增强其系统管理的软件解决方案给予了更多关注。有人说,中国的成衣设计与生产已经进入数码化竞争阶段。

      以美特斯邦威为例,它将品牌发展的标杆定位于世界A类服饰品牌,学习ZARA 、H﹠M等品牌的发展模式,在2008年底推出了快时尚服饰品牌“ME&CITY”。作为高端流行服饰品牌,“ME&CITY”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其风格多变,一年有近5 000个款式,根据不同的穿着需求其分为多个系列,产品品质要求高。为此,公司建立了完备的亚洲人体型数据库,以求所有服装剪裁能完美贴合亚洲人体形。同时,美特斯邦威在采用ERP系统来解决了成本和库存的问题的基础上,还引进PLM系统来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以及实现产品的多样化。

      生产休闲服饰的企业增多,转向“快速时尚”发展方向的企业也不在少数。选择此发展方向,企业要加速产品系列的更新,必须在合理的价位上创造引人注目的设计,必须增强产品供应种类并保持质量和品牌特征,必须优化生产周期,必须管理多个合作伙伴,必须找到最优的实施方式,信息化的助力显得十分必要。为满足品牌服饰企业的这些需求,力克和格柏都在去年加大了PLM系统的推广力度。

      在转型升级时,转移也成为服装企业变化的一个关键词。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的服装产业主要集中了设计、销售环节,而劳动成本与劳动力资源等因素决定了中西部地区在不断吸纳转移的生产。与此同时,国际、国内的生产或订单还在不断向劳动力成本更有优势的东南亚地区转移。尽管目前异地管理难度大、承接地资源配套不完善、劳动力水平有待提高且劳动力成本也在上涨等不利因素使得一些沿海企业的转移还不够成功,但是转移趋势难以逆转。

      下游企业的上述变化,正在并将持续对缝前设备供应商产生重要影响,也带给缝前设备市场诸多改变。

[1] [2] [3] 
  • 相关阅读
    1. 欢度国庆·喜迎中秋 | 中国缝制设备网祝您和家人幸福安康!
      缝制设备行业一周热点回顾(9.21-9.27)
      缝制设备行业一周热点回顾(9.14-9.20)
      台州缝制设备企业 牵手阿里“犀牛智造”
      缝制设备行业一周热点回顾(9.7-9.13)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