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家族传承还是企业传承的艰难之辩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 确定
- 1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习惯
- 2阮积祥:疫情催生对工业缝纫机的需求 机会大于威胁
- 3富山的“一针一线”都成为数据
- 4让缝纫的快乐不断线!
- 5中捷为全体员工健康大护航!
- 6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 7W20步进罗拉车的十八般武艺
- 8杰克“野狼团”徒步登山,练体魄,强意志
- 9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 10协会调研宁波、东阳、吴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业
首站告捷!全国缝制机械维修职业技
“创业难,守业并使事业获得持续发展更难。对于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来说,如何保持品牌活力、经营‘百年品牌’是中国几代企业家面对的问题。”10月24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由“时尚同盟”主办的青年领袖论坛上表示。
这在美国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研究报告《“基业常青”——中国民营企业的组织专业化道路》中也得到证实。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韩微文指出,中国民营企业的决策通常高度集中,关键职位在当前和未来都面临人才短缺的局面,对继任的安排与规划不足。
民企交接进行时
“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千年老庙很多,百年企业很少。”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基因传承出现了问题。
方太集团的名誉董事长茅理翔告诉记者,自己也曾经面临过交接班的问题,不过,他事先做了主动的计划性安排,让企业顺利渡过“后继任期”。
他表示,“确实,现在的‘二代’,特别是80后和90后真正能够传承父母家业的比例正在慢慢减少”
茅理翔在完成自己企业的交接班后,跑了30多个大学、20多个省市,与大批的企业家做了广泛的交流,发现中国民营企业的3G时代已经到了,中国有将近300万家的家族企业将要完成交接班。按照世界的规律,现状确实不太乐观,第一代到第二代成功交接的成功率只有30%,这意味着200万家的家族企业要在传承中被淘汰,第一代企业家辛辛苦苦创造的民族品牌、改革开放的成果、民族工业的振兴将会受到何等重大的冲击?
为此,2006年,茅理翔成立了“家业长青”接班人培训学院,不仅仅是要做自己的基业传承,而且要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家。
对传承,茅理翔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因为他就是经历者和成功者之一。
当茅理翔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出现第三次危机时,他想到了儿子茅忠群。一句“赶紧回来,否则等你读完大学我的企业有可能已经不存在了。”让想去美国读MBA的茅忠群左右为难。
经历了强烈的思想斗争,茅忠群最后选择回来帮助父亲的企业发展,他认为“有必要承担父母和家庭的责任”。
而作为匹克CEO的许志华起初连一个“创二代”都不愿意做:他对家族生意没有丝毫的兴趣,他从不喜欢被人称为“许景南的儿子”,他到成都读大学,为的是“离家越远越好”。
然而2000年匹克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冬天”之中,匹克被淹没在如春笋般涌出的晋江品牌中。
许景南也不止一次地向儿子诉说自己的苦恼:没有及时适应体育用品行业从商场批发到专卖零售的渠道转型,公司管理层不齐心,部分高管阳奉阴违,公司缺少创新,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许景南毫不讳言自己的极度渴求:“我需要帮手。”他所指的帮手是指远在成都读书的大儿子许志华。
在深切意识到父亲的企业已经落入下降的通道后,许志华决意“子承父业”。
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锋,也因父亲一句“公司急需人才”,2001年从福州大学毕业后就回归凤竹。
万事利董事长沈爱琴也笑言:“我一步接一步设套,最终让小女儿屠红燕落入了接班的‘陷阱’。” [1] [2] [3]
共0条评论
热点新闻
视觉焦点
欢度国庆·喜迎中秋 | 中国缝制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习惯
阮积祥:疫情催生对工业缝纫机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