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企产能转移成新趋势 孟加拉国订单欲超中国

      中国人总能给出更低的报价。10月下旬,一场持续四天的纺织业展会在上海举行,行业人士说这个展的规模在中国及全球都是领先的,数千家中国公司这里寻找着订单,江苏商人唐群告诉潜在客户,他的工厂生产一件衬衫的报价要比展厅内其他公司低30%。

      展厅嘈杂,但怀揣服装加工订单的人不会忽略这一信息。因为其他中国服装加工厂会向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服装品牌商说,代工价格需要提高几个百分点了,因为工人工资已经涨了。

      “18美金一打(12件)。” 唐群拿着一件衬衫样品对客户说,“质量绝对有保证。”他是南通新高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南通有一个年营业额2亿元左右的服装厂。但加工一件衬衫不到10元人民币,南通这个厂接下订单也是要赔钱的。唐群在孟加拉还有一个年营业额3000多万的工厂,那里才能按这个价格接单。

      更直观地说,“Made in Bangladesh(孟加拉)”要比“Made in China”便宜30%。

      唐群在孟加拉的工厂三年前正式运行。但1994年时他就因服装贸易业务去过一次孟加拉,那时江浙一带的服装厂老板们一提到孟加拉国,便会嗤之以鼻:他们只能做做沙滩裤、T恤衫。

      然而到了2011年,孟加拉已经超越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针织品出口国。据孟加拉出口促进局统计,尽管频频遭受电力供应不稳、罢工等不利因素影响,该国2010到2011财年 (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针织品出口依然增长了46.25%,金额达94.8亿美元。同时孟加拉整个服装行业出口增长43%,金额达到180亿美元。孟加拉的服装代工业务在未来几年注定会更逼近中国:孟加拉现在每年的服装代工订单金额相当于中国的1/10,但该国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1/65;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的增速为20%,不到孟加拉的一半。

      中国服装代工公司的确正在丢掉订单。最新的标志性案例是阿迪达斯,这家体育服装巨头在10月底正式关闭他们在华的唯一一家直属工厂—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并将工厂搬到东南亚。与此同时,为阿迪达斯代工的四家中国工厂也被通知终止合同。阿迪达斯认为,中国工厂的工资太高了。

      中国品牌凡客也正在尝试将更多订单发往孟加拉。2011年秋冬,凡客在孟加拉工厂下单21万件衬衫;今年秋冬,休闲裤也开始在孟加拉生产;到2013年,羽绒服、毛衫等也有望实现海外生产。与凡客合作的,正是唐群的新高纺织(孟加拉)有限公司。

      福建峰达轻纺公司总经理潘胜泉把中国的服装加工行业比作是游牧民族:“这里已经没有草了,我们只能到国外去,到有草的地方。”相比对“中国制造业的出路”之类宏大命题的讨论、争议,对唐群、潘胜泉这样的服装代工商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得为眼下的生意做出决定:是否要通过迁徙解决困境,以及如何迁徙。

      大迁徙

      作为第一批前往孟加拉投资开厂的中国商人,唐群说自己刚好搭上了顺风车。“最早我去孟加拉是因为我的客户在那里,比如H&M就指定他们的服装厂到我们这里来采购。”他告诉《环球企业家》。经过两年考察,2008年他与当地政府签约,投资2300万美元在离首都达卡车程半小时的阿达姆吉出口加工区成立了新高纺织(孟加拉)有限公司,目前年产量约500万到600万美元。

      尽管服装加工业务本身相差不大,但孟加拉全新的做生意规则却要适应。建设厂房时,唐群完全是按照中国标准规划的,比如为了达到抗震、抗台风标准,钢架结构都是从中国运过去的。但他后来知道,当地根本不需要那么好的厂房:“我们的厂房到现在都算是园区里很好的了。”

      作为外商,唐群的工厂享受了很多优待,比如出口加工区周围都驻扎了特警和部队进行保护。对于人均国民收入只相当于中国1/8的孟加拉来说,急需外商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不仅如此,孟政府还给与了出口加工区更多的资源,比如说水、电、天然气等能源的优先供给。

      比较早地进入出口加工区设厂,让唐群占了先机。“现在那边的土地都已经满了,孟加拉地方很小,很难找到新的地皮。”和唐一起进入达卡附近的两个出口加工区的纺织服装企业大部分都是韩国、香港、台湾的公司,欧洲、印度的也有,但是中国大陆企业并不多见。

      现在孟加拉政府为了保护当地企业,已经停止给外商颁发批文,只有跟当地企业合作才能在孟加拉开办服装加工企业。宁波佳虹进出口有限公司就属于后者,既没有进入出口加工区,也没能拿到当地政府颁发的独立投资批文。

      宁波佳虹董事长鲍慧虹现在每个月有两周的时间都在孟加拉。三年前,鲍慧虹开始在孟加拉下订单代加工,目前入股了孟加拉三家大型服装加工厂,成为他们的股东。“刚开始是转移了很少一部分业务,一年以前50%到60%的业务已经转移到孟加拉。”鲍说,留下的那部分都是品质特别高的,工艺特殊的高端客户。宁波佳虹主要为意大利的客户加工服装,客户包括贝纳通、意大利最大的服装零售百货集团Coin Group等。

      孟加拉的公路网络很不发达,鲜有的一辆汽车跑过荡起漫天的尘土。但是路边的小店却非常干净,这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很爱干净。这是宁波佳虹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鲍慧虹对孟加拉的第一印象。

      转移孟加拉,鲍慧虹看上的是那里廉价的劳动力。孟加拉人口众多,官方统计1.66亿,但实际人口已经达到2亿。这2亿人口中有40%以上的人口都属于世界贫困线以下,70%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简直就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天堂。

      鲍慧虹仔细测算了中国与孟加拉两地的人工成本。在宁波,服装加工工人的工资是每个月3000元左右,还不包括四险一金。此外还有每年10%到15%的涨幅,这是新的劳动法中明文规定的条款。相比之下孟加拉的工人工资每月只有70到100美金(相当于人民币430元至620元),是中国的五分之一。与中国大批农民工到城市中从事服装加工行业不同,孟加拉的服装加工工人多为当地人。这就意味着工厂不用提供给他们食宿,这也会给工厂节省很大一笔开支。

     柬埔寨工厂的条件要比中国差很多。潘胜泉向《环球企业家》讲述了他在柬埔寨金边一个3000多人的香港工厂的见闻。工人中午下班每个人手里提了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团饭,还有一瓶矿泉水。这些都是从家里带来的,工厂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工人们就坐在广场地上午餐。他们在努力地挣着每月120美元的工资,比孟加拉略高。

      不过身在出口加工区的新高纺织,要给工人更多的保障。但也仅仅是在工厂厂房的旁边建了一个简易的车棚,放置了一些桌椅作为工人的餐饮区,每天提供一顿午饭和一次点心。唐群说,当地人比中国工人更容易满足,一天午饭后,工厂的一个当地小伙子指着自己地肌肉开心地对唐说:“老板你看我现在多强壮!”

      对于潘胜泉来说,选择今年年初转战柬埔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廉价的劳动力,而是欧盟的一项政策。欧盟于2011年1月起对最不发达的国家(LDCs)实行更宽松的普惠制(GSP),因此东南亚诸国的服装进入欧洲免关税,但中国的产品仍要加收12%的关税。对于在国内原本毛利率就只有2%到3%的服装加工企业来说,12%的关税有多诱人可想而知。这就像同样一件报价10美元的产品,从中国运往欧盟的清关价格是11.2美元,而从东南亚运到欧盟仍然是10美元。“客户会把免去的这部分关税中的一半给我们,共同享受这12%的利润。”潘说。

      福建峰达每年的营收约为5000万美金,其中来自家乐福的服装订单约占到60%至70%。今年十月份潘在柬埔寨的第一期投资将正式投入生产,与合作的代工厂一起接纳公司1000多万美元的产能。年底,潘胜泉将关闭其位于中国三大服装加工中心之一的泉州的工厂,最终完成这一轮的产能转移。

      惠普制的实施也促使孟加拉政府改变了相应的政策。在2011年以前,孟加拉政府规定只有在孟加拉纺织、印染并且加工的成衣才可以颁发GSP证书。但是从2011年开始,为了发展当地的服装加工业,只要是在当地加工的服装,原材料不管从哪里进口,孟加拉国服装制造及出口商协会(BGMEA)都会颁发GSP证书,享受出口到欧盟的零关税优惠。

       这项政策的改变给外商投资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但是也打乱了唐群原本在孟加拉的计划。原本唐群在孟加拉的三期投资分别是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但是现在突然说前面两个都不需要了,所以即使满负荷开,我现在也只能达到持平。”唐说道。对于那些希望去孟加拉投资的企业,唐建议一定要做好长期的打算。“两到三年的亏损肯定会有,综合实力强的企业比较合适。”

[1] [2] 
  • 相关阅读
    1. 印度新冠确诊超600万,大量纺织订单转到中国
      服装制造将出现两大阵营?能做一件衣服订单的才是赢家?
      外贸:不是订单荒就是汇率差,还有恶意征关税
      欧美订单减少,为了生存,越南服装工厂改卖口罩
      疫情警报尚未解除,中美关系频频“亮红灯”!订单取消阴影下的外…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