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义乌赊账经营模式遭受“跑路”危机

      今日在杭州西湖区节能公司外的十字路口会出现一个面包车,在地上会放了好多皮包降价大甩卖,车上的音响中播放着:温州皮革老板“跑路”,辛辛苦苦一年换得这些皮包,现在大甩卖希望赚回工钱,在摊位上不时的会有市民去挑选。
      
      今年行情不好,总是会听到有有老板失踪“跑路”的事情,造的人心惶惶的。在义乌经济案件预警平台的外贸预警栏目里,有关“上门无人”、“欠款久拖未付”等情况的预警很多,截至目前,10月有38起,11月已有20起。经侦大队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今年“跑路”的情况比前两年多很多。虽然没有做过统计,但是她明显感觉到今年涉外案件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会有外国老板“跑路”的事情经常发生,涉外法庭都有点忙不过来了。
      
      在义乌涉外案件大多属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除了个别外国人告中国人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商户起诉外商。一般都是老外在义乌订货(或者通过外贸公司订货),与中国企业发生的一些货款纠纷。
      
      义乌市场虽然存在时间较长,但在交易习惯上很多还是赊账经营,商户的风险防范意识普遍较差。有些商户,老外的签名不认识,交易时也不核对外商护照,不留存护照复印件,委托收货时,也不要求对方出具授权委托书,这让一些不法外商有机可乘。此外,有的商户喜欢和外贸公司接触,觉得他们比较正规,做生意放心,其实这里边风险也很大。因为外贸公司注册资金其实并不多,要求也不高,很多公司连收货人身份也不确定,都是年轻的翻译员、跟单员等,这有可能造成货款难以收取。
      
      一位姓何的经营户告诉记者,义乌的经营模式确实不好。外商过来,只要有钱租一间屋子,摆两张桌子,买几台电脑,再雇两个人,就能在市场上下单,付款则普遍要在提货之后1到2个月。经营户们“玩的就是心跳”,“操的是卖白粉的心,赚的是卖白菜的钱。”一旦发生纠纷,由于是涉外案件,诉讼流程比普通民事案件复杂很多,时间也长。万一老外“跑路”,很少有人会去国外追债,毕竟成本太高。
      
      作为经营户,他们也有一本难念的经。她的店面,一年下来租金要十几万元,各项税费也要三四万元。今年生意不好,有好几个月甚至都没开张。不光他们家,她所在的国际商贸城三期,整条街的生意都特别差。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外商愿意做现金交易,如果经营户不做赊账,那最终只有死路一条。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