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老缝纫机成“镇店之宝”

     “征集国民物件的怀旧故事”续

      在长春市台北大街一家全国连锁洗衣店,一台30岁的缝纫机,与店里的电动洗衣机器显得格格不入,然而,这台老缝纫机却是店老板林小淋的“镇店之宝”。

      小时候

      爸妈用一年工资买回“大件”

      林小淋今年35岁,是台北大街与北十条交会处一家洗衣店的店主,她店里的这台缝纫机已经有30岁高龄了。

      “这台缝纫机当时卖120元,那时我爸妈每月的工资加一起才10多块钱,这台缝纫机相当于他俩一年的工资。那时候一斤大米才1毛钱,缝纫机刚买回来的时候,我妈谁都不让碰,平时用红绒的罩盖起来,天天看着我们,怕我们偷着用。”林小淋说,她家3个孩子小时候穿的衣服,几乎都是用这台缝纫机做出来的。

      初中时

      偷偷用缝纫机改紧腿裤

      林小淋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和很多男孩一样,这台缝纫机成了3个孩子“神秘”的玩具。两个男孩趁妈妈不在,用脚蹬着脚踏板,看着针头上下动。林小淋记得哥哥在一周的时间里手指被针扎了5次,都没敢告诉妈妈。

      林小淋上初中以后,学校里流行紧腿裤,可当时妈妈给她买的是宽松的裤子,趁妈妈不在家时,她把裤腿剪掉一块,再用缝纫机缝上,改成了紧腿裤。

      现如今

      把缝纫机当成“镇店之宝”

      10月10日,东亚记者在林小淋的洗衣店内看到了这台缝纫机,它安静地摆在墙角,针头上还穿着线。

      这款缝纫机机身最中间是“解放牌”3个大字,机身上还有斜体的“长春缝纫机制造总厂”几个字。和很多人见过的缝纫机一样,木制工作台是黄色的条纹,左侧是缝纫机的针头,右侧是传动轮。“我小时候用这台缝纫机给布娃娃缝过衣服,我不会用电缝纫机,就继续用它了,是不是看着和我店里的其他机器不太搭?它可是我店里的"镇店之宝",我还准备一直用下去。”

      “这台缝纫机传了两代人,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它的纪念价值已经超过了使用价值。前一阵我妈来,看我把机器上面整上染料了,心疼坏了。”林小淋说,“这么多年了,这机器从来没出过大毛病,里面的零件全都没换过。我觉得这个比电缝纫机好,即使出了点小毛病,拆开以后捅咕捅咕就能搞定。”

      征集

      说说国民物件的那些事儿

      本报发出互动征集以后,众多读者想要晒晒自家的老物件。26岁的张先生家也有一台老式缝纫机。“我家搬了3次家,这台缝纫机跟着走了3个地方,现在都不咋用了,我爸妈也舍不得扔了,打算一直留着。”

      国民床单、国民脸盆、国民缝纫机……那些曾经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了家里的古董,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美好的记忆。本报面向社会征集有关国民老物件的故事,如果您愿意和我们回忆当年那些事,请拨打本报热线88488911和我们说说。记者 胡海宾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