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走向没落

      2007年,一部灾难大片《日本沉没》将日本人面临的危机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幕正在日本缝制设备行业上演,像当年其纺织业、钢铁业辉煌不再时一样,“日本缝纫机”这块金字招牌正不可遏止地走向没落。

      曾几何时,重机、兄弟、飞马、大和、森本、青柳等日本缝纫机品牌红遍中国服装业。彼时,日本缝纫机在国人眼里可谓是高科技的代名词,同时也是高端品质的象征。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日系缝制设备企业在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品牌认知度和市场表现。然而,在全球经济衰退和竞争环境变化的双重挑战下,曾经独领风骚的日本缝企如今正气喘吁吁地鏖战沙场。

      颓废之势,在9月中下旬举行的日本国际服装缝制设备展(JIAM)上得到体现。本届展会仅启用了大阪国际展览中心6个展厅中的3个,总面积不及CISMA的2个展馆,参展企业数量、观众人数也无法和CISMA相提并论。

      小而精,也就罢了。历来在创新性、专业性等方面引领世界缝制机械产业技术发展的JIAM,在本届展会上亮点不多,颇有“没落贵族”的感觉。JIAM2012,主办方提倡的主题是“创造性的连锁——革新技术让人类的生活更丰富、舒适”,但实际展出的产品大多只是小改动,谈不上创造性的革新。以占据1 080平方米的头号参展商重机展出的机器为例,虽然总计展出产品达100台,但大多已在CISMA2011上展出过。一位业内人士观展后,断言“日出之国的没落已是大势所趋”,其理由是“从业人员普遍偏老,技术断层十分严重”。

      且不论它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仅看日本企业这几年在财务业绩的表现,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几大巨头连年亏损,有些甚至已经卖了家底。近年来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专利纷争的多次败北,更是引起人们对其创新能力的质疑。

      从这些年缝制设备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本土企业大局进军机电一体化市场,日本品牌产品的价格已经成为短板,加之国内企业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两者产品之间的性能差异越来越小。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些日企等相继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低端电脑平缝机,价格直逼国产品牌,寄希望于这个产品扭转乾坤,寻找回自己原来的影子。这实则是它们穷途末路时表现出的战略迷失之举。目前,它们唯一保留的不过是多年前积累下来的一些品牌优势,而如果连这个优势都守不住,自然要面对溃败的结局。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人在精益求精、职业操守方面的表现值得国人学习。也许它们研发不出原创性的产品,但它的确能制造有用的产品。消费者正在逐渐地成长和壮大,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尺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前不久出席国内某厂商的活动,偶遇一大型制衣厂的设备负责人。他说,以前大厂是“非国际品牌不采购”,如今更关注合作企业推陈出新的能力,而这正是近几年国内企业的抢眼之处。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