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化 品牌化 能否成为出路?
销量下降、高库存、外贸遇阻、劳动力成本上涨……整个2012年,对于国内服装企业来说,可以说一直都是寒冬。能否解决积压的库存,打通国外市场的销售渠道,已经成为企业最头疼的问题。
为此,不少传统企业开始瞄准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以实现“去库存化”。而企业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尝试“走出去”也应该成为企业接下来努力发展的方向。
困境
销量下降 导致大量库存
陈先生是浙江一家服饰企业的运营总监,他告诉记者,公司运营的四个男装品牌,在杭州多家大型百货均有销售,之前做得都很好,但这一两年,业绩明显下滑,库存压力很大。
“公司去年对旗下品牌服装价格全面上调20%的基础上,业绩仍下滑近10%。”陈总监称,公司一年不进货才能把库存消化掉。“私下和同行沟通,去年不少服装同行业绩下滑20%~30%,同样面临着库存压力。”陈总监说,做了10年服装,去年感觉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方面是服装门槛低,服装产量在增加,另一方面是销售困难。”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多位服装批发户说,本地多家服装批发户的库存压力都比2011年增长20%,这是相当庞大的数量,如果门店正常运行的话,消耗掉库存大概少则1年,有的甚至要2~3年。
记者了解到,经济下滑、市场饱和导致销售下降,进而带来的大量库存,已经成为服装业面临的最大危机。
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也显示,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已连续13个月负增长。2012年前9个月,我国14328家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增幅从年初的13%降至10%左右,低于近两年的平均水平,利润率也从年初的6%降至5.09%。同时,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前三季度产成品存货则达到了惊人的2569.66亿元。
包括凡客诚品、美特斯.邦威、李宁、森马、雅戈尔等,这些国内知名品牌,也一样饱受高库存的困扰。
外贸遇阻转战内贸
劳动力成本太高压迫企业
已经过去的2012年,对于整个服装业来说,一直都是寒冬。随着欧债危机不断影响,外贸订单的不断下降成为了不少服装企业的一块心病。
“一家经营时尚男装为主的服装公司,去年以来销售额已下降了30%,今年形势将更为严峻。”温州一位老外贸员阿辉告诉记者。
美元一直在下跌,而欧元波动严重,利润在欧元与美元的变动中不断被损耗。阿辉透露,自己所在的服装公司欧美的客户流失比较厉害,而且订单量也开始减小。
“遇到这样的困境,企业只好想着转型,多做国内市场,国外生意先放放。”阿辉说。
但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转型虽然迫在眉睫,但是在劳动力的解决上,也有很多问题。
如今,除了劳动力,成本高企也让一些服装企业觉得很吃力。不仅工人的工资涨了很多,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再过几年之后,成本可能会比现在高很多。
记者获悉,从2013年1月1日起,浙江省将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每档标准平均涨幅在13%左右。对于纺服外贸企业来说,处于上升通道的劳动力成本将继续给企业施压。
阿辉介绍,相比国内劳动力成本,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大概是国内的1/3,如今已经有国外的客户将一些产品要求不高的订单发往越南或印度。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