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高速阶段
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成为全球重要的海外投资者。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规模由2002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746.5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26.9%。2008年之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保持高速发展,此后呈现震荡型恢复增长。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明显下滑至1.1%。增速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一些主要的发达经济体,比如美国、欧盟经济增长乏力,企业投资决策更加谨慎造成的。2010年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恢复增长,2012年增速明显提升,上半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下同)354.2亿美元,同比增长48.2%。
总体上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有所显现,但并不严重。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成为全球重要的海外投资者。据联合国[微博]贸发会议组织估计,按照以往典型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发展模式来看,到2020年中国向海外输出的直接投资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至2万亿美元。
二、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明显上升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将逐步更多地向发达国家转移。
到2011年末我国对发达国家(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达到466.4亿美元,占全部投资存量的11%,较2010年提高了2%,较2009年提高4%,呈现上升趋势。从国别看,近年来我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增速普遍在两位数以上。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投资75.61亿美元,同比增长26.8%(2010年为59.63亿美元,增101%);对美国为18.11亿美元,同比增长38.5%(2010年为13.08亿美元,增44%;2012年上半年增28.2%);2011年我国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达31.65亿美元,同比增长86%。
1.制造业在我国对发达国家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投资近年来比重明显上升。以美国为例,从投资存量看,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对美国直接投资金额最多的行业,2010年投资存量占比重达27%,超过1/4。从2011年的情况看,我国对美国制造业投资存量达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比重由2010年的25.4%上升到43.1%。
中国在美国制造业投资的大型投资(超过20亿美元)都是在国内已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领域、发展历史较长的工业产品。如家电(三一重工[微博](10.14,-0.13,-1.27%)和海尔)和消费电子产品(联想),投资主要在价值链下游。投资额最高的部门还包括工业机械、设备和工具(如天津钢 管厂和上海电力公司)、汽车零部件、钢材、加工食品等领域。
2.发达国家的态度逐步转向欢迎,但依然有诸多障碍
我国部分直接投资项目因美方的“国家安全”理由而受阻体现了美国对我国直接投资的矛盾态度。由于金融危机,美国关于外国投资的争论在2007年至2009年之间有所缓和。但近年来我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大幅增长也引发了不安情绪。在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中,部分商业特殊利益集团可能为了避免来自中国公司的竞争,而挑动政客阻止其对美的投资。国会议员们虽然不直接介入外资委的审批程序,也没有权力来启动外资委的审议,但是他们有监督权,有权召开听证和传唤证人证据,能通过决议和修正案,在极端情况下有能力修改相关法律(如《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因此政府执行部门对国会要求外资委采取行动的呼吁不会无动于衷。
3.未来趋势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将逐步更多地向发达国家转移。总体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对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以绿地投资为主,对高技术领域、研发及销售网络等投资以并购为主。在中国企业对于美国投资领域相关法律规则进一步熟悉的基础上,制造业的绿地投资将以成熟的、有较长发展历史的普通工业产品为主,且主要投资于价值量下游的环节。由于基本不受安全审查制度的影响,绿地投资将以比较稳定的速度增长,且私人投资将逐步占主导位置。在并购方式下,最大的负面影响来自于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总体上讲,未来我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将出现较大空间。
三、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仍是主体
在未来中长期,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仍将以能源矿产和基础设施为主要领域。
近年来,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均保持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八成以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是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方向。
1.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增速明显
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以亚洲、非洲和拉美为主要目的地。近年来以上三个地区的投资都出现快速增长。以拉美地区为例,1990年至2009年,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存量只有73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拉美非金融类投资存量达551.7亿美元,2011年投资存量119.4亿美元,占当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6.8%,拉美已成中国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
2.能源矿产资源与基础设施仍是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最主要领域,同时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投资正在逐步增长
从我国对东盟投资情况看,基础设施、制造业以及采矿业为主要领域。2011年我国对东盟十国的投资流量是59.1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2400多家,雇佣当地雇员11.8万人。
从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情况看,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已达到162.4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1.1倍。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成为非洲国家希望优先投资的领域,许多国家都把新建或改善公路、铁路、机场、码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作为振兴经济的优先领域。
从我国对拉美直接投资情况看,石油、矿产品、农产品以及制造业的投资成为最活跃的投资领域,为了能源供应而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也在迅速增加。
3.未来趋势
在未来中长期,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仍将以能源矿产和基础设施为主要领域,这两类投资的项目金额大,从项目金额统计看,所占比重较大。基础设施投资在一段时期内将有明显增长,因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我国在交通、通讯、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投资,而基础设施配合能源矿产投资也成为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一项特色。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中的民营企业比重将逐步增加,投资领域主要是与当地市场需求向适应的我国技术成熟的工业制成品,包括纺织、轻工、机械、电子等。在此类制造业中我国有技术优势,而发展中国家有技术需求与市场需求,可以形成良好的投资合作。此外,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农业领域的投资,特别是其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与加工业将有良好的增长前景。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