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业:创新是消费重建的必然要求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2012年纺织服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的情况下曾表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纺织行业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十年来的高速发展,有着自身的必然性与自然性。纺织行业高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于,世界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前比较稳定。进入21世纪初期,我们还有比较好的成本优势。回顾这一时期,80年代,90年代纺织工业以资金换技术,用市场换技术都相对容易,但是今天再要找我们需要的新技术就不那么容易了。十八大要求行业要立足全球经济的发展来进行综合谋划,加快持续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这个现状一定要认清楚。”

      以创新深耕面对市场

      面对纺织服装产业的困难,如何解决?怎样突破?这对于纺织服装企业而言是2013年必须交出的答卷。
      
      对于纺织服装未来的发展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有着这样的论点,他说:“通常情况下,一个机会诞生于产业被‘颠覆’。那么一个产业被‘颠覆’的可能性,通常只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消费者关系重建。产业链被‘颠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业链被‘颠覆’,如今我们认识的大量的企业,10年前都是默默无闻的,10年以后的今天它们成了世界级的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这显然有赖于技术进步。包括如今大家都在用的‘苹果’,10年前没有人知道苹果还能生产手机,但是10年以后它的市场份额成为手机中的翘楚,这也是由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业被‘颠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消费者关系的重建。我们必须关注到中国正在面临消费者关系重建,尤其是后10年。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内需和外需转换。《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上提出,2012年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105.5%,外需为-5.5%,经济发展已建立在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上;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份额中,消费占55%,投资占50.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这充分说明现在是内需在支撑发展,我们必须了解国人需要什么。消费已经转变。第二,80后、 90后正在成为中国的消费主力,他们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完全不一样。纺织服装企业必须为他们去设计品牌、设计渠道、设计他们所需要的产品。未来我们的机会就在于消费者关系的重建。重建客户关系,服务创造价值。”
      
      创新缔造产业新优势已经成为纺织服装产业的共识,而如何创新?这对于每个企业而言会在不同环境下产生不同思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特别谈到了产品创新,她说:“产品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世界各国普遍都认为产品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产品创新资金投入要占到总产值的5%到15%,高的甚至能够达到产值的30%。”或许这才是纺织服装发达国家制胜的秘笈之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谈到品牌如何以创新面对今后的发展时说:“作为品牌来说,在目前新经济时代,品牌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区分整个行业品牌还是两大类,制造类和终端消费类的。作为品牌价值创新,实际上可以用三点来描述:第一,归位。质量和品质还是基础。第二,错位。就是要差异化竞争。第三,上位。就是怎么样从认知度到美誉度的提升。作为品牌化,它并不是产品价格的表达,而应该成为一种消费价值的体现。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网络营销模式,对于整个行业带来很多很多新的思考,很多企业在实践。关于线上和线下协调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做了一些探索,有的创建这种新的网络专供的产品,或者开拓用于网络营销的子品牌,很多品牌,都这个方面采取了这种模式,来形成网上销售和线下交易,解决跟实体店之间不产生冲突。”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也谈到服装行业如何突破困难,他说:“2012年行业面对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给我们带来最重要的一个正面价值,就是让整个行业在对我们过去30年来发展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和自我的追问。我们非常客观的看到,随着整个面临的国际、国内市场的条件、环境和需求的变化,以及产业发展所依托的比较优势的改变,行业的确到了必须要转变的时候了。要转变发展方式,尽快的通过创新,而且通过内生动力的挖掘来构建新的优势。”他还谈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行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使得转型升级的步伐需要加快,成为转型升级的一种力量。
      
      “服装行业,是市场的产业,完全市场化的行业。服装行业过去的发展,从来也没有说一帆风顺。服装行业在面对种种的困难、问题情况下不断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在困难中不断地前行和进步。现在行业到了一个转折的关键时候,我们要在过去30年产业发展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转换,要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上,重构和获得新生和成长。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看到我们不仅仅不是在一个规模的发展老路上继续走下去,因为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最重要的是要走出一条通过内涵式发展的创新路子。”陈大鹏认为服装行业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新需求下的变革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在谈到消费和生产的关系时这样说:“生产和消费,传统的想法,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这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生产为了消费,但是消费也是生产。消费不仅消费了物质产品,而且消费了消费者的能力,它带来了生产的动力。消费生产了消费者所需要的生产的观念。我们研究流行趋势,什么叫流行趋势呢?流行趋势是产生于消费者中的一个消费趋势。捕捉各种消费趋势的时候,带来了生产的目标,生产的定位。消费是有差异的,消费市场是细分的,生产创新也是细分的。我们要意识到消费也是生产,消费为生产创造了生产的观念,生产创造了消费新的消费方式、消费规定。”
      
      杜钰洲还谈到,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者对于衣着需求的要求更多了。过去的春、夏、秋、冬,现在还有礼仪、工作、休闲、家居、娱乐等不同的要求,这是消费对生产的要求。同时,创新需要消费者参与创新,创新要为消费者改善生活。“还有一个需求是现实,消费者要增加收入,靠什么?中国现在的国情,消费者增加收入靠就业,城镇化,农村进入城市,要享受市民的待遇,必须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提高生活水平的最主要来源,资本虽然参与分配,但是那是少数人的,资本所有者参与分配,这是现行的制度,大多数人靠就业。纺织行业99.5%是中小企业,就要研究为中小企业服务。创新的思想要来自于全球的视野。高新技术广泛的渗透,带来传统产业的革命性变化,也许很多企业感受不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面临这样的挑战,技术进步的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提高生产力,一个是破坏性,使原有的生产力不具备生存条件,因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在全球化深入的情况下,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启发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发展了,劳动力成本必然提高,还有发展中国家有比我们劳动力成本低的,于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转向它们生产,这是自然的规律。是不是因为这样中国纺织工业就失去竞争力了?中国特色新型特色道路把比较优势放在第一条,我们就研究我们行业的比较优势怎么升级?生产低附加值产品比较优势逐步削弱了,但是生产高附加值的比较优势要建立起来,也就是复杂劳动的比较优势。”
      
      对于消费需求的改变,和发展模式的变化,纺织服装行业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瑞士欧瑞康集团中国区总裁王军谈到了消费者的变化:“对于纺织行业而言,中国的中产阶级在不断的扩大,他们的收入和追求已经从过去的低成本或者非常低端的需求,变成比较中端或者高端的需求,中产阶级的成长对产业附加值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现在的‘高富帅’、‘白富美’们推动着行业往高端发展。”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马云“新制造”:先从3万亿元的服装业“开刀”
      疫情冲击全球纺织服装业:36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暴减524…
      2020年中国服装业市场分析:行业经营效益持续下降 出口呈现…
      采购商远离中国 全球纺织服装业寻找新的方向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