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行业:待突破的“瓶颈”
“随着新进入者越来越多,品牌在商场的面积越来越小,10多平米、20多平米的面积能备多少货,能展示多少商品出来,能产生多大的业绩?同时,现在一些终端门店房租也是在每年大幅度增长,单个品牌很难支撑。”在第三届“中国十大童装品牌企业家沙龙”上,广州市力果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维建表示,渠道瓶颈正在制约着童装品牌的快速发展。
提及国内百货业,福建财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训财就感觉“堵得慌”。
“进商场一开始是感觉是特别受气,永远是得到最顶层的最小的面积,后来干脆就‘摆不平’应酬关系。”周训财说。
他表示,一家商场从总经理到楼层经理,到童装部经理,逢年过节你都要“进贡”红包,“你还没进商场,先给你开个应酬清单,200多家商场如何应付得来。”
对于商场的“应酬”,周训财感觉自己干的是“杨白劳”活,直呼“吃不消”,进商场会被“套牢”。
“应酬还不是最主要的,一年当商场中无休止的打折活动让品牌企业出现‘赔本赚吆喝’,卖的越多,赔的越多。” 北京嘉曼服饰有限公司曹胜奎表示,越困难,越打折,力度还更大,简直把企业往死里赶。
这一点,北京派克兰帝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罗杰凡深有体会,派克兰帝在南方的一个商场,通过打折促销,销量增加了50%,但利润却是在负增长。“商场打折力度太大了,它是在困境下牺牲品牌利益去吸引消费者,增加自身利益。它的扣点还是按照品牌的总销售来算,而不关注你的死活。”
虽然现在百货业不景气,但是他们的进店条件却在不断提高。
门店难支撑
2012年,曹胜奎下决心开设专卖店。一方面实现渠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新店的开设来带动企业的业绩。
“为了阻止企业业绩下滑,2012年公司一咬牙开了98家专卖店。” 曹胜奎说。
曹胜奎就告诉记者,“水孩儿新专卖店的开设在下半年就起到效果,公司业绩有所上升。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综合运营成本迅速上升。”
“通过开店拉动业绩增长的这个方式在一定阶段是可以的,但仍然继续开就会给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锁。”曹胜奎表示,一个人走一步迈60公分,可以走的很轻松;迈80公分,就有些吃力;买一米的话,就有可能趴到那里。“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把握好你发展的节奏。”
事实上,通过连锁加盟开设专卖店已经成为众多童装品牌突破渠道瓶颈、抢占市场份额的首选。
2012年,卡琪屋童装在上半年新店拓展突破100家的基础上,下半年继续紧抓市场机遇,不断扩张门店规模,提升区域规模优势。2013年1月,卡琪屋山西长治、陕西靖边专卖店相继开业,与此同时,卡琪屋华南区市场广东肇庆、东莞、深圳、中山、广州等地有近10家新店也在紧张的筹备中。
玛米玛卡也计划500平方米以上的旗舰店开10家以上,200平方米以上的店铺规划则是50家以上,100平方米以上的大店规划是300家以上;巴布豆、小玩皮、嗒嘀嗒、七匹狼童装、小安踏等过内知名童装品牌也纷纷开设旗舰店和“一站式儿童时尚百货店”。
然而,童装和成人装开设专卖店的原因虽然相同,但面临的市场却是不一样的。童装开专卖店,有两个问题绕不开。
“平效”是童装行业的“先天不足”。
“因为童装的单价低,所以平效低,这是童装行业长期以来总是开在次商圈,总是在商场最偏远位置的主要原因,也是童装难以开设专卖店的主要原因。”U.S POLO ASSN.营销总监李文笔表示,“高租金、低平效,除非非常强势的品牌,否则一般品牌很难支撑专卖店。”
另一个问题则是产品量的问题。
“如今,童装品牌多数是单一的风格品类,如以运动、时尚、学院风为主等,单一的品类很难支撑起大店;同时,按儿童的年龄身高,童装一般分为小童、中童、大童等5个阶段,目前除了博士蛙,基本没有童装品牌产品能够支撑起这5个阶段。”海葳零售总监章华凯表示。
他表示,童装的陈列不同于成人装,有些成人装的终端可以通过大量空余的空间凸显品牌的品位,而童装终端却很少见剩余空间,于是,如果太大的空间则没有足够的产品支撑,这成为童装很难开专卖店的原因之一。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