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业:利润微薄造成产业的生存危机

     “订单不断下降。”小林说。

      小林在广州十三行租了一个档口,入行前两年生意还过得去。

      但她迎来了“从事服装批发以来最艰难的时期。”

      她谈起2012年的生意说,过去旺季,一个月会推出将近20款新T恤,一个爆款可以两万件,但现在几千件已算不错了。

      而外销,过去平均每个月会接到一两个泰国的单子,每个单子在300-400件,而现在一般不超过100件,并且也不是每个月都有单子。

      小林并不是个例,整个广州十三行都面临着订单的困境,甚至有档口因此已经关掉了。

      “今年大家基本没有新订单。”福建加工商蔡大同说。

      “2012年形势比2008年还难。”他感叹道。

      “我干了几十年服装出口,今年最差。”广州阿的莱斯董事长刘永勤也这样说。

      “2012年温州企业的困境,甚至比2011年更为严重。”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而“2008年接不到出口订单,起码还有很多询价的,2012年连询价都少。”蔡大同说。

      熬过2008年困境的他,在2009年业务大爆发。于是,他把订单分包给同行做,但是2012年订单自己也很少,只好自己生产,那些分包商有一半倒闭了。

      而在温州,“企业困难也已是不争事实,在温州国家级滨海工业区走一圈就知道了。”微博在不断地如此爆料。

      而网友“唐舒尔茨”一条关于温州鞋厂破产的微博,更耸人听闻:“温州制造业约60%将破产。”

      的确,订单变少了,也变小了。

      “经济形势不太好,选择服装在款式和数量上都会相对谨慎,”美国采购商Sophia Hallett说,经济好的时候,可能会做五千、八千件,现在可能就两三千件,款式也需要精挑细选,甚至很多衣服都需要自己试穿后才下单。

      面对小而短的订单,很多企业不敢接了。

      就有企业,去年广交会上希望接短单,但没接成。

      原因是,利润率越来越低的现实。“现在制鞋企业的利润只有3%到5%之间,”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说,由此很多企业处于停滞状态。

      而一件卖价58元的内衣,厂家出厂价约1.5折,即8.7元,厂家从家庭作坊拿货价是7元,每件企业只能赚一块多。

      “我们的利润比去年下降了10%。”出口商刘易阳说。

      “越做越难做,”他感叹说,“20年前加工出口一件毛衣可赚30元,现在只有1元。”蔡大同说。

      而2012年9月初,广东外经贸厅发布的一份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广东1100多家外贸企业中,超过60%出口利润率同比下降,近三成的企业出现经营亏损,34.4%的企业盈亏持平。

      利润的微薄,造成了企业生存的危机。

      2012年12月19日,武汉60家服装企业在一家公园甩卖服装给员工发工资。“公司做服装成品批发已多年,但今年下半年销量不佳,仓库里仍积压大量货物。”一企业总经理说。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马云“新制造”:先从3万亿元的服装业“开刀”
      疫情冲击全球纺织服装业:36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暴减524…
      2020年中国服装业市场分析:行业经营效益持续下降 出口呈现…
      采购商远离中国 全球纺织服装业寻找新的方向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