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京:展先进制造风采 促上下游产业升级
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CISMA)将于9月25日—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从1987年2000平方米到2005年的8.05万平方米,再到如今维持了2007年超10万平方米的规模,作为世界第一大缝制机械专业展的CISMA,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服装、缝制机械产业的发展而迅速成为缝机世界的中心。
如今,服装和缝机同时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CISMA将如何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听听中缝协杨晓京秘书长的看法。
笔者(以下简称“记”):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展样订货会”到市场经济时期的“CISMA展”,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风雨兼程、完美转身,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产业升级变革、国家制造品牌形象的提升、产业集群区域板块的形成以及世界产业重心的转移,起到了引导、沟通、互助、提升、共赢的平台作用。作为CISMA展的主要策划人,也是行业的主要领导,您如何看待和评价CISMA对于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作用?
杨晓京(以下简称“杨”):应该说,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全国缝制机械展样订货会,发展到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CISMA展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行业始终起到了一个宣传和推动、引导作用。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由制作服装到购买服装的改变,工业用缝纫机发展迅速,由于商品短缺,“展样订货会”的出现是适应我国计划经济情况需要的,可谓应时而生。
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将展会提升为国际性的专业展会品牌,同样是适应当时国家改革开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与展样订货会相比,CISMA升级为一个新的国际性专业缝制机械展会后,无论是办展目的、组展手段,还是展商组成、服务形式等具备了国际化特征和世界级的水平。
例如:CISMA的办展目的,从过去单向的服企订货的办展目的,变为了行业之间相互学习、产业链间交流互动的舞台,更是展示中国缝制机械工业整体形象的舞台。又如,90年代期间,随着世界缝制机械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CISMA展的参展企业中国际品牌持续增加,展品的品质持续提高,展会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此外,CISMA展运作也更加市场化和国际化等等。
毫无疑问,CISMA作为当今世界缝制机械行业规模第一的专业展会的地位不可动摇,这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我想,CISMA的市场地位认知度和美誉度来自于:其一,CISMA成为了展示中国缝制机械工业(包括在华生产的国际性品牌)两年来在自主研发、质量提升和为下游服装企业提供高效装备的主流平台;其二,通过CISMA的举办,引导和促进了参展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和借鉴,促进了行业技术研发水平的快速提升;其三,也使中国制造的先进技术缝制设备走入了国际市场,在国际性的缝机大舞台上与世界其他知名品牌同台竞技;第四,如今的CISMA除了展示新技术、新产品之外,还有融入和科技交流、行业培训、市场研讨、多国会谈等丰富的活动和内容,已发展成为行业全面发展的集中的体现。
记:据我所知,目前仅国内缝制机械行业中专业展会品牌超过30个,但地方性展会水平可谓是良莠不齐,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促进CISMA展成功跃升为“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国际第一的缝制机械展会品牌呢?
杨:的确,中小型展会的发展可谓是良莠不齐,但其生存和发展是适应了当地服装等下游行业的需要以及缝机代理商的需求的。
而CISMA作为国际性大展,参展企业绝大多数是专业制造商,专业观众均是国内外的核心代理商群体、重要服装企业群体等,无论是参展企业或是专业观众的构成,都代表了世界缝制机械行业的最高水平,具有了国际性、权威性、普遍性,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最新、最真实的诉求。
自1987年创立至今,CISMA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20多届展会的积淀,已经在国内外树立了展会的品牌和培养了一批稳定的专业观众群体。
作为国际性的专业展会品牌,CISMA的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构成都具有权威性和国际性特征。如今CISMA的国外参展商数量达到了15%以上,其参展面积超过展览总面积的20%;CISMA的专业观众,海外专业卖家的比例超过了10%,这些都是区域性的缝制机械展会无法比拟的。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