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产业现状及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品的消耗量将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量将超过1.4亿吨,其中化纤类9800万吨左右,天然纤维类4200万吨左右。目前,绝大部分废旧纺织品还没有得到综合利用。
废旧纺织品主要来自两个环节:一是生产环节,如棉纺厂的落棉、纺织厂的回丝、化纤厂的废丝、印染厂的废布、服装厂的边角料等;二是消费环节,如完成使用寿命周期以后淘汰的废旧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等。由于产业用纺织品主要用于医疗、建筑、过滤材料等领域,一般不能回收利用,而棉纺厂的落棉、纺纱厂的废纱可以直接作为纺织原料,大多被工厂内部直接回用,因此废旧纺织品的来源主要是化纤厂、织造厂、印染厂和服装厂的废丝、回丝、废布及边角料、淘汰的废旧服装及家用纺织品等。
由于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的部分关键技术瓶颈已经攻克,再生产品的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再生原材料的市场极好。大力开展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纺织原材料,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极大地缓解石油资源紧张、棉粮争地等问题。
随着再生技术的不断进步,再生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将会大幅提高,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展。再生原材料有望大量应用于建筑、农用、汽车隔音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中和家用纺织品中,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不过,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行业却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普遍存在低、小、散的特点。“低”是指再生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小”是指企业规模小,一直都是个体经营,没有形成规模;“散”是指企业分布分散,存在安全隐患,也存在无序竞争等现象。
二是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各回收企业各自为战。浙江省慈溪、苍南等地已形成废旧纺织品集中地,但没有主管部门牵头建立规范、有序、区域性的集散中心来规范该行业的交易行为。
三是没有骨干企业参与。从事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企业一般均是小型个体企业,或者部分纺织企业的一个部门参与小规模回收,用于自产自用。目前尚没有一家大型的龙头企业从事大规模、高值化、资源化的再生利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于2010~2012年联合开展的实地调研表明,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已经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客观存在的产业链。了解和分析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构建完整的纺织行业循环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演变成固体废物存量为2300万吨/年
自从国内的聚酯瓶诞生以来,我国聚酯瓶的社会存量积累已超过2500万吨。废旧纺织品的社会储量更是惊人。我国每年纤维加工总量的2/3用于内需。
近30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规模逐步扩大,其中聚酯瓶和废旧纺织品是纺织行业加以利用的最大宗的两类再生资源。到2010年,我国再生聚酯行业已经发展为产能超过700万吨/年,产量超过500万吨/年的规模产业。
上世纪70年代,杜邦公司成功研制聚酯瓶并进入市场,80年代前后,我国开始自行生产聚酯瓶。据测算,自从国内的聚酯瓶诞生以来,我国聚酯瓶的社会存量积累已超过2500万吨。废旧纺织品的社会储量更是惊人。我国每年纤维加工总量的2/3用于内需,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在社会中的大量废弃纺织品演变成固体废物,存量估算为2300万吨/年。
根据化纤协会再生化学纤维专业委员会统计以及调研小组调研估算,2011年我国纺织行业使用这两大再生资源的量分别是:547万吨瓶片,338万吨废旧纺织品。已使用的聚酯瓶占社会存量的9%左右,已使用的废旧纺织品占社会每年存量的14%左右。
2011年,我国再生聚酯行业进口瓶片167万吨、国产并回收280万吨,回收利用聚酯瓶总量为447万吨。对我国再生聚酯行业来说,原料除了聚酯瓶片以外,还使用工业废涤丝和废旧涤纶纺织品,2011年约使用工业废涤丝30万吨、废旧涤纶纺织品100万吨。
再生聚酯原材料供应紧缺日益凸显
仅就中国聚酯、涤纶行业而言,自1964年涤纶诞生,到2010年,共生产聚酯2.1亿吨和涤纶1.85亿吨。按五年消费计,这些高聚物总社会存量接近4亿吨。
经过“十一五”高速发展,再生聚酯行业产业地位已从“补充”转变为“替代”,但是原材料供应紧缺矛盾日益凸显。“十一五”期间,再生聚酯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良好的、规范有序地生产、经营与销售模式,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产业比较优势。但产品差别化率内涵有待提高,此外,原料短缺等因素已成为再生聚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其实,仅就中国聚酯、涤纶行业而言,自1964年涤纶诞生,到2010年,共生产聚酯2.1亿吨和涤纶1.85亿吨。按5年消费计,这些高聚物总社会存量接近4亿吨。其中绝大部分以“纺织品或服装”的形式存在,由于纺织品经过纺纱、织造、染整、设计成衣等过程,成分复杂、附件较多,至今没有有效回收利用的装置、技术。如果能够解决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难题,一方面可以提供再生聚酯行业原料,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负担。
但是,这是一个理想的数字,从目前情况看,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严峻。
上海和广州借助专业公司
上海和广州这两个城市主要借助政府的力量,由专业回收公司将废旧衣物环保回收箱投放到居民小区,每个回收箱每月能回收100千克~200千克旧衣物。
目前,我国主要城市已经开展了废旧衣物的回收处理工作,其中上海和广州这两个城市主要借助政府的力量,由专业回收公司将废旧衣物环保回收箱按独立垃圾分类模式投放到居民小区,每个回收箱每月能回收100千克~200千克旧衣物。回收公司定时回收送仓库,然后分类,将符合救助标准的送往民政部和慈善机构,符合出口的压缩打包运往菲律宾或新加坡等地,其余的作为原料卖给其他企业或处理加工点。
北京和天津依靠民间力量
小区门口收旧车会按重量回收居民手中的废弃物,随后将其中的纺织品服装卖给专门收购的散户,这些散户再将废旧纺织品集中到良乡、昌平集散中心。
北京、天津以及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则是民间行为,利益驱动。以北京为例,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是一个积少成多、层层集中的过程。一般来讲,小区门口收旧车会按重量回收居民手中的废弃物,随后将其中的纺织品服装卖给专门收购的散户,这些散户再将废旧纺织品集中到良乡、昌平集散中心。除了散户一级级向良乡、昌平集中,良乡集散中心的负责人也会派车到四环内较大的回收中心、旧货市场直接收购废旧纺织品。从家庭到集散中心,每一层收购都是自由买卖,现金交易。据统计,北京专业从事废旧纺织品回收工作的人员在2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