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品牌的变与守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和台湾的主要厚料机生产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大陆后,带动了我国厚料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了我国一批厚料机品牌和骨干企业,而海菱、宝马作为在上海本土孕育出的老牌厚料机制造企业,经过近二十年的洗礼,随环境一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仍旧在这个行业坚持着。
上海,是我国厚料机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除了台资启翔针车生产的“金轮”牌厚料机之外,主要有规模的就是“海菱”和“宝马”,其余还有一些不具规模的小厂和个体。贵衣在厚料机领域的品种主要为电子花样机,用于箱包及鞋面等的缝制。
5月下旬,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上海标准海菱缝制机械有限公司和上海宝马缝制设备有限公司,海菱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罗一明和宝马的技术部长胡嘉明,介绍了当前厚料机市场的状况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老牌缝机有优势
海菱和宝马在厚料机领域的起步都是属于比较早的。惠工三厂(海菱的前身)于1991年成立,1993年与日本三菱进行OEM生产,1996年进入厚料机行业,1997年“海菱”品牌诞生。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海菱专致于厚料机的生产与研发,厚料机也成为其目前主导产品和主要盈利产品,目前还在继续与三菱、康秀OEM合作。而宝马的成立时间也早在1994年,除经营自身品牌外,还与中捷合作进行贴牌生产,数量不大。
海菱和宝马都拥有机壳加工和良好的装配能力,零件则从质量较好的宁波和菀坪采购,产品整体品质不错。产品品种方面,两家都以箱包类厚料机起步,逐步迈向汽车座椅等高档的厚料生产领域。这两家企业目前年产厚料机总量(不含普通平缝机中的厚料)在6万台左右。
由于厚料机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在产品分类上每个企业又不尽相同,所以没有办法归纳详尽。海菱应该是目前国内在产品系列开发与完善上做得最好、品种最多的企业,其主要产品系列有平台、筒式、高台、复合送料、综合送料等,主打的几个具体型号分别是GC0318-1A系列上下复合送料厚料平缝机、GC20618系列综合送料厚料平缝机、GC20688系列自动剪线综合送料厚料平缝机、GC2268系列筒式综合送料平缝机,每个系列下都有数量不同的派生机种。每月海菱自己生产的品种有七八十种,其产品35%~40%出口。
目前,海菱的产销量相对较多的是GC20618系列,其适用范围广,箱包、汽车座椅、旅游用品等都能适用,虽然价格相对高于国内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但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用户认可度较高。另外,海菱综合送料厚料机的转速已可以达到3000转,在产品的扩展上也开发了很多独创的机构,比如带侧切刀的产品,使得该产品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宝马方面,综合送料系列产品已占到整个产量的80%左右,GC0628单针综合送料平缝机、GC2618筒式单针综合送料平缝机、GC2628筒式综合送料平缝机、GC20608综合送料平缝机、GC20608-D自动剪线综合送料平缝机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胡嘉明坦言,由于近年来企业效益下滑,产品依旧维持在几个比较经典的品种上,相对来说综合送料的机器还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所以现在主要生产的就是该类型的产品。除了国内用户,俄罗斯、中东、南美、欧洲等地的国外厂家也有采购宝马的厚料机。
相对其它缝纫机机种,厚料机市场这几年的表现应该还算不错,除制鞋稍有影响之外,箱包、汽车座垫并未受太大波及,包括出口市场也较平稳,市场需求还是存在,只是总量稍有下滑。
国内外市场格局方面,近年也并未发生太多变化。国外杜克普、百福占据高端市场,台资企业雄霸一方,国内有海菱、标准菀坪等领军企业,部分中大型企业对此领域虎视眈眈并逐步渗入。
从产品本身来说,下送料由于产品优化的原因比重缩小,上下复合送料面临价格战也逐步在萎缩。市场竞争迫使厚料机生产企业将重心转移至综合送料等方向。据罗一明介绍,去年开始市场需求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自动剪线产品的产量逐步上升,这个变化可能与用工成本上涨和电控系统降价都有关系,使得带自动剪线和非自动剪线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小,从而扩大了其市场份额。
最近几年,海菱新增用户比重较大的是汽车座椅生产企业,给自身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据介绍,汽车座椅厂对缝纫机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特别是几个大型的生产企业,有自己的一套采购和认可程序。通过不断根据用户要求改进和完善,很多大型工厂都将海菱作为一个经认证的品牌。罗一明分析,今年服装、鞋帽都不景气,用户对设备投资愿望都很低,所以不会对设备厂提什么要求。以后的困难在于如何帮助用户将自动化设备得到更大的应用,这可能是设备企业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他提到很多低端缝制机械的生产向东南亚转移,是对整个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的新挑战,包括重机、兄弟等都已在越南设厂,以此保证生产体系的安全和更低的生产成本。
宝马也有类似的情况,以前其大客户在广东和福建,以复合送料的产品为主,后来受竞争影响市场开始萎缩,从而将重心逐步转移到汽车座垫行业。胡嘉明介绍,原来汽车座垫的生产企业主要在上海地区,现在这个行业也在往安徽、重庆、广西、山东等靠近汽车制造业的地方转移。“汽车座垫类如果有自主品牌的话,对机器的要求会更高一些,比如线迹漂亮或者使用不同面料不同缝线进行变化,产品要适应不断的变化才可以。而不管是箱包类还是汽车座垫的用户,往电脑车方向转是一个趋势。”胡嘉明如是说。
海菱与宝马的厂址目前都位于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内,据罗一明回忆,自海菱建厂二十年以来,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众多商务楼包围下的区域,工厂所在地块已不适合制造业的发展。而作为寸土寸金的上海缝纫机企业来说,在各项成本的居高不下与外围环境夹击中生存,更是不易。
宝马近年产量逐步在下降的原因,是市场与价格,在人力、原材料上涨的同时,行业又在打价格战。胡嘉明认为,作为企业经营来说,首先要考虑生产成本。如果要降低成本,无非是规模化生产和降低零件成本,但厚料机与普通缝纫机相比,,规模化发展本来就不可能,而厚料机对零件精度、热处理、耐磨性等要求又高于普通缝纫机,降低成本也非常困难。所以,宝马在近十年的时间内都没有调整产品价格。
海菱也是如此,去年产品的是出口价格,还略微上调了一些。罗一明表示,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后还不得不调整价格,但合理调价并不影响销售。海菱不参与价格战,不会因为市场需要而降价,并且还会在维持市场份额下做差异化且质优的产品。
由于厚料机也有大批量和小批量之分,像目前适用于制鞋、制箱包的复合送料系列已形成大批量生产,价格战比拼严重,有些小企业的售价甚至低于自身的成本。海菱与宝马均表示在此类机种的生产销售上,已经没有办法再与浙江等地的企业竞争,所以退出转向综合送料的产品。
此外,海菱依旧在产品系列上进行持续的投入。据介绍,一个产品系列从开始研发到完善要经历至少十年不断地投入,而从现有的产品发展到另一个产品直至成熟则需要三年。海菱与三菱的合作关系成为了一个技术引入的契机。正因为这样的环境和机遇,海菱产品才可以领先于同类产品,但行业内一些企业认为厚料机的利润大就盲目进入的做法并不正确,因为单个产品的利润可能高于常规机种,但后续的投入很大,企业有没有持续的开发能力、有没有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有没有支付储备零件等隐形支出的能力,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海菱利用技术储备、人才优势,继续保持走小批量特种的道路,比如将立柱加长、延长长臂的长度,尽管这些产品的量非常小,使用的面也很窄,但还是为了迎合用户需求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
所以,作为厚料机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产品系列配套,很难说占有多大的市场。产品系列的完善,是进入厚料缝制领域所必须拥有的理念,这也意味着很大的投入。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海菱目前已在新桥开始建立新的厂房,预计明年年底完成搬迁事宜。
考评厚料机的指标,基本与普通缝纫机相似,除了不跳针、不断线等缝纫性能过关之外,还要考察爬坡性能和缝厚性能。虽然从设计图纸上,厚料平缝机与普通平缝机几乎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厚料机的很多运动都是加大的,在零件选择和组装上都有一定要求。而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目前最主要的差距在使用寿命上。
罗一明向记者介绍到,厚料机从杜克普推出了M-TYPE系列产品后,在技术上没有再进一步的成长。他说道:“一个系列推出以后,也不可能是无限发展下去,有一个稳定的阶段。未来就国外品牌来说,不大会有发展的余地,国内企业还会向模块化方向发展,取决于企业的自我定位。”
胡嘉明也表示,虽然整个行业趋势是向着机电一体化发展,但从结构上来说,除非电控技术发展迅速带来突破性的变革,否则新的结构已然是不太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近几年厚料机企业逐步进入到比拼服务的阶段,针对用户不同的加工产品,加一些辅助装置,宝马目前在做的就是加装一些类似拉筒的辅助装置,或者在压脚、针板、送不牙上进行少许的量身定制的改变。
而目前倡导的高转速和直驱化,两位技术人员都保持了不甚赞成的态度。据了解,厚料机目前最高转速在每分钟3500转左右,但同时受针距等多种因素影响,转速再一步提高还是有困难,并且厚料的缝纫速度再高对用户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皮革方面对缝纫性能、质量等的要求绝对高于缝纫速度,单一追求高转速并不科学。
而作为当前流行的直驱化,虽然直驱能最大程度输出电机功率,但并不适用于厚料机。除了制造难度大、电机的发热会传导到缝纫机上之外,对整个缝纫性能也会带来影响。最明显的一点,用皮带传送时,如果缝厚的过程中力矩不够,皮带能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而直驱化之后可能会引起电机带不动的问题,造成零件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