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民营企业安全“出海”记

      作为成熟的消费市场,欧美一直是商家必争之地。对外向型经济明显的泉州来说,海外市场无疑是品牌国际化的重要目的地。

      向世界出发——恒安、安踏、七匹狼、匹克等泉州品牌怀揣大志,放眼全球,深耕国内市场,同时努力进军国际市场,试图在在海外市场分一杯羹。

      近来,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东退西进”策略备受瞩目。他密集的海外收购,被外界被称为要“买下整个英国”,中国的海外投资热潮再度袭来。

      这并非空穴来风,参股摩根士丹利、入股力拓、三大石油巨头百亿美元海外出击……面对中国资本,美国《财富》杂志以“中国买下全球”表达出外界的一片惊叹。在他们眼中,“中国的收购者——保险柜里全是国家资金——不停签下越来越大胆的合同。”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以欧美国家为主的发达国家开始走出低谷,逐渐出现复苏的苗头,具有敏锐商机嗅觉的中国商人,开始纷纷把苗头对准了开始新一轮经济复苏欧美,准备抄底海外市场。

      本期A06-07版财经深度,解读李嘉诚的“东退西进”策略,盘点央企的海外家底及成败经验,寻求民营企业安全“出海”的诺亚方舟。

      李嘉诚的“东退西进”策略

      逐渐从欧债危机低谷走出的欧洲市场正在成为吸引全球资金的第一洼地。有媒体统计,自2010年以来,李嘉诚家族总共在海外完成11笔收购,涉及1868亿港元,欧洲地区占比达96%

      华人首富李嘉诚,一举一动备受瞩目。近期他出售部分资产的举动,套出大量现金,不断引起市场关于他是否要从香港撤资的猜测。但李嘉诚一再强调,这只是商业决定,爱港的他不会撤资香港。

      逐渐从欧债危机低谷走出的欧洲市场正在成为吸引全球资金的第一洼地。有媒体统计,自2010年以来,李嘉诚家族总共在海外完成11笔收购,涉及1868亿港元,欧洲地区占比达96%。而海外业务确实给李家带来了收益。

      东退 出售大量资产套现

      今年2月,长江实业拆售其在香港的四大住宅式酒店之一——雍澄轩酒店,凭借酒店为商业地产无须交纳买家印花税和额外印花税为卖点,短短两天360套房售罄,套现约14亿港元。

      7月底,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便以58.5亿港元的价格,向置富产业整体出售旗下的天水围发展有限公司,而该公司拥有整座嘉湖银座商场和嘉湖山庄。

      国庆长假前的9月27日,李嘉诚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电能实业有限公司宣布,将以股份合订单位形式拆售旗下的香港电灯有限公司,市场估计集资额在40亿至50亿美元(约312亿至390亿港元)。

      10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已将其在香港的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的总价整体出售给置富产业信托。

      不仅在香港,李嘉诚也接连抛售其在中国内地的自持物业。8月24日,长江实业计划将其在上海开发的首个写字楼项目东方汇经中心出售的消息见诸报端,售价高达6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位于广州地铁一号线、六号线交汇站黄沙地铁上盖购物中心西城都荟广场,也被以30亿港元的价格出售,折合人民币不到24亿元,而延迟6年开业的西城都荟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折合售价仅为2.7万元/平方米。在内地经济增长减慢、缩减零售业务战线之际,李嘉诚也放缓在中国内地的房地产投资。去年全年,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联手仅在上海拿下一幅总体量14万平方米的住宅用地,今年前8个月也仅拿下南京的一幅地块。

      在出售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长期持有物业之际,李嘉诚也在调整其业务形态,缩减零售规模,减缓地产投资。

      百佳超市是李嘉诚旗下屈臣氏的全资公司,7月21日,和记黄埔发布公告确认,正在对百佳超市进行策略性评估,以期为股东带来最大利益,但“仍未就完成其评估设定时间表,也不保证该评估将达至公布或完成任何交易”。 此前沽售百佳则正是为了分拆屈臣氏上市“铺路”,因“担心盈利能力较低的百佳,会拖累屈臣氏的整体估值”。作为和黄投资组合中的最大一部分,目前零售业务板块的屈臣氏占了和黄整个资产净值的30%,以其2012年盈利表现推算,屈臣氏的市盈率如果达30倍,其市值就可达到2500亿至3120亿港元,而和黄当前的市值也仅3960亿港元。

      李嘉诚“弃亚入欧”的关键部分,意在减持回报率偏低的零售生意,抽出资金继续投入欧洲市场,如果计划实施,和黄最高套现可达780亿港元。事实上,一旦百佳、港灯、屈臣氏三项资产出售计划落实,李嘉诚在亚洲地区的套现金额将近1500亿港元。届时,旗下长和系在香港余下全资持有的项目,也将仅剩酒店资产、部分零星商场项目以及地产发展项目。

      西进 抄底欧洲基础设施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成为长和系的投资重点,大动作频频。

      “和黄套现显然不是为了减债,而是为在欧洲等地购入廉价又高回报的资产‘准备弹药’,相信能源资产是和黄未来收购的重点之一。”香港金利丰研究部执行董事黄德几分析认为。

      与在亚太地区大量套现同时进行的,还有李嘉诚加速在欧洲的投资,仅2013年上半年就完成249亿港元的四宗海外收购,英国媒体惊呼,“李嘉诚要‘并购整个英国’”。

      今年6月,长江实业牵头长江基建、电能实业与李嘉诚会共同成立一家分别持有35%、35%、20%和10%权益的合营公司,斥资9.43亿欧元(约97亿港元)收购荷兰最大的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Afvalverwerking B.V,8月6日已经就收购事项订立购股协议。

      2011年,李嘉诚长子李泽钜以24亿英镑买下英国最大的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公司之一N orthum brian水务;2012年,李泽钜又斥资6.45亿英镑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

      通过一系列收购,李嘉诚父子已成为英国基础设施资产的最大所有人之一,控制着英国大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大约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被英国媒体惊呼“买下整个英国”。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李嘉诚便积极布局欧洲业务,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斥资数十亿美元购入欧洲大笔基建和电讯资产,其中包括以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以13亿欧元收购奥地利3G通讯业务,以97亿港元购入荷兰能源公司,以91亿美元从法国电力集团收购了英国电力网络业务ED F Energy的电网资产。在这些投资中,长江集团只用了短短24个月就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海外投资者,开始为1/4的人口提供配气服务,为超过7%的人口提供饮生活用水,为30%的区域提供电力。

      近几年来,李嘉诚的长和系在欧洲市场投入的收购资金已经超过1500亿港元,并购的资产包括基建、电讯、能源等业务,和黄在欧洲购物的资产都是“物美价廉”的,能源资产仍然会是和黄未来收购的重点之一。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