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街头脚蹬缝纫机的焦大妈
“奶奶,我的衣边烂了,看能不能修一下?”“大妈,我的裤腿开了给缝缝吧!”。日前,笔者在郑州市玉凤路人行道边上,看到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大妈,脚踏缝纫机,低头忙碌着。
这位老人叫焦玉莲,二十年前从开封县来到郑州,干过清洁工,当过保姆,还看过大门。今年67岁的她,从事缝补这个行当也有十六、七年了,无论春夏秋冬,一辆破人力三轮车伴她一路走来,原先在沈庄租房住,由于该处开发拆迁,几年前搬到了燕庄,她说那里的房租便宜。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要走近半个小时的路程,中午还要赶回去给老伴做饭,天天来回四趟。
“您为啥要选择缝补衣服呢?”,焦大妈说:“年纪大了,腿疼腰疼,其它重活干不了,看到许多家庭有的衣服因为拉链坏了,扣子掉了,或开了线,穿不能穿,扔了又可惜,针头线脑的活在家当闺女的时候都干过。前几年,我在一个设计院看大门的时候,人家送给我一台破缝纫机,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试着给人家补衣服,一来方便了群众,二来也多少挣点,以贴补家用,多则十块八块,少则块儿八毛。咱是农村人,不忍心跟人家多要,够本就中啦!但也有人看我年纪大不容易硬是要多给。一次,有位大姐拿了衣服放下五十块钱就走,我追都追不上”。由于在这里时间长了,人也熟了,因而活也不少,按她的话说,一天也能挣个三十、四十的,再加上老伴给人家炝刀、磨剪子又能弄俩,日子还算能过得去。
焦大妈性格开朗,爱说好笑,有人问她:“您干这不觉得苦吗?”,“习惯了,不苦,天天有活干,还有一帮姐妹陪我说话,累也舒坦。”她爽快地说。
这些年,焦大妈已经用坏了三台缝纫机,她舍不得买新的,都是从旧货市场置买的二手货,经她修补的衣服达三万件之多。现在,虽然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了,但是,节俭的美德仍需要人人弘扬。
夕阳西下,一道道彩光挥舞着夜空,望着焦大妈渐行渐远的背影,约定明天的朝阳依旧伴着她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