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 : 大市场更有大作为
纺织服装,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主导产业之一。2012年,我市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198.0亿元、工业增加值53.0亿元、利税17.5亿元;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85亿元、增加值84亿元、利税23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 8%、9.9%、6.7%。
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在国内所占位置举足轻重。宁晋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和休闲服装出口基地,清河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加工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南宫的羊剪绒和裘皮制品出口量占全国的50%以上……
无疑,各产业集群的雄厚实力和发展势头,已经筑起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是,我们在欣喜的同时还应看到,我市的纺织服装产业特别是服装产业,自主品牌尤其是知名的自主品牌少,创意设计还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纺织服装,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这一产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我市把住这一行业的发展脉搏,争取更大作为。根据规划,未来几年,以扩品种、创品牌为目标,加快关键设备更新改造,提升产品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积极调整纺织染整结构,提高服装比重,开发高、精、深产品,发掘并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加快发展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培育和扶持一批服装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6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努力实现销售收入570亿元、工业增加值168亿元、利税46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8%以上;全市纺织设备8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5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装产值占比达到70%以上,企业品牌率达到90%以上。
羊绒每公斤可以卖800元,做成纱线后卖到1100元,制成绒衫可增值到1600元。从原料到服装,只有链条的不断延伸,利润才会大幅提升
羊绒纺成纱线,纱线织就面料,面料制成衣服,随着加工的不断拓展,产品的价值也在不断提升。
清河县羊绒市场管委会主任助理郑春雨说:“羊绒每公斤可以卖800元,做成纱线后每公斤卖到1100元,制成绒衫,每公斤纱线可以做4件,以每件400元计算,可增值到1600元。从羊绒到绒衫,翻倍增值。”
泰兴公司是清河一家知名的羊绒制品企业。企业董事长孙连江介绍,羊绒素有“软黄金”之称,但它的高附加值在深加工环节。只有链条的不断延伸,利润才会大幅提升。
据分析,分梳1吨成品羊绒获利一般只有2万元,而纺成纱线获利为10万元,由纱线再织成衣裤等成品则获利在20万元至30万元之间。
河北宏业羊绒有限公司,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涉足羊绒产业。最初主要是卖原料,目前发展成为羊绒、纱线、绒衫各类产品并进。企业负责人冯子宏说,产品越高端,竞争越少,低端产品门槛较低,谁都能做,利润自然低。像纱线的利润比原材料利润高10%以上。
威县是产棉大县,但是棉花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不高。据该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目前已形成棉花—棉花加工—棉花纺纱,坯布(来料)—服装的产业链条, 但从产业链的加工、纺织、服装等环节来看,加工企业规模小,工艺水平低,加工质量不高,产品的附加值低。
深加工群体比重小,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继续发展的主要问题。郑春雨介绍说,清河县制定了《关于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暂行办法》,以及《关于企业购置深加工设备的补贴办法》等,鼓励企业向深加工延伸链条。威县制定了《棉花产业规划》。提出,扩大棉纺织、服装企业规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通过不断积累和创新,建成国家纺织服装基地。
宁纺在面料和款式上不断创新,面料的年销售量在4500万米左右,80%以上出口。但还有不少企业在产品、款式的设计研发上,显得相对“用力不足”
服装,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每一年,衣服的款式和颜色都在变化。潮流不断在变,引领着企业的产品也在不断变化。跟随潮流,就能抓住市场,引领潮流,就能做大做强。对纺织服装产业来说,新产品、新款式的设计,是长盛不衰的法宝。
宁晋县的河北宁纺集团是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灯芯绒产品研发基地”。2005年,河北宁纺集团申报的“灵音”牌灯芯绒在灯芯绒类产品的角逐中脱颖而出,以总得分第二名的成绩,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6年宁纺荣获“国家灯芯绒产品开发基地”称号。
近几年,宁纺在面料和款式上不断创新,不仅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还开发出多花色、多款式灯芯绒产品。目前,宁纺面料的年销售量在4500万米左右,灯芯绒面料约占40%,面料80%以上出口到欧洲、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畅销,质量是基础,新颖的款式是保证。
宁纺集团开发生产高档灯芯绒产品,采用彩棉、椰炭、抗菌锦纶、赛帛尔、吸湿排汗、蓄热保暖等新纤维织入面料,使其具有一定特殊服用性能。加大了功能性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生产了纳米吸湿快干、纳米三防、纳米清新整理、纳米易去污、纳米防水加硬挺等几十种功能性新面料。博尔萨是宁晋一家专业做男裤的服装企业。总经理曹东坤说,他们十分注重设计,时刻通过各种渠道感受国际趋势,加大新产品开发。
清河县的河北朗坤羊绒制品公司,是一家新建的深加工企业,2012年该企业先后选用了工艺设计中心的30个流行款式,生产的60万件羊绒裤,不但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到欧美等市场。
清河县目前有一家公共的设计中心,主攻羊绒款式设计。除应企业要求单独设计外,其他款式的设计均免费向各企业提供,每年可推出300多个时尚款式供企业选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企业羊绒衫、裤、裙等制品的精美度。还有两家民营设计中心,正在起步。
设计在推动产业发展上的作用十分明显。但还有不少企业在产品、款式的设计研发上,显得相对“用力不足”。有的企业的研发人员规模较小,有的企业则完全仿照、接单生产。
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和企业已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并积极行动起来。2012年,清河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联合组建设计工作室,开发设计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羊绒制品并获得巨大成功。今年,清河和中国流行色协会合作,联合开展中国羊绒制品流行色基地和中国羊绒制品流行趋势发布基地建设。宁晋县童泰与意大利朱欢尼服装设计公司签署技术合作及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清河羊绒产品商标注册数量达到985个,其中境外注册商标8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 但还有部分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能力和优质商品,却多为贴牌生产
一款国际品牌的男士夹克衫,内衬为羊绒针织面料,售价为1.88万元。爱马仕曾以3万多元的天价出手一款羊毛衫。品牌的力量可见一斑。
据了解,目前清河县羊绒业产品由贴牌向创牌转型。全县羊绒产品商标注册数量达到985个,其中境外注册商标8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河北省著名商标4个,行业著名品牌12个。
“衣尚”是泰兴公司的品牌。该企业曾为国内某知名男装做贴牌生产,有生产水平,但是没相应品牌,贴牌利润只有10%,成本300多元的绒衫,贴上国际知名品牌,能卖到三五千。代加工利润越来越低。从2010年开始,该企业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被评为中国服装成长性品牌。因为拥有品牌,进入了200多家商场的专柜,销售从2010年的不到20万件增长到2012年80万件,利润稳步上升。
宏业公司在为国际著名品牌主贴牌生产的同时,开始培养自己的品牌。负责人冯子宏认为,服装赚的就是品牌的钱,做品牌、做质量是企业发展出路。不做品牌,只靠价格,企业不会有大发展,甚至可能倒闭。该企业已经拥有省著名商标,正在申请中国驰名商标。
“曾经,在市场上,包括河北市场,到处是南方休闲品牌。”曹东坤说:“不仅如此,市场还一度刮起仿名牌风, ‘狐狸’满街跑、‘鳄鱼’到处游的同时,河北当地的企业在产品商标上,甚至连‘河北’也不敢写,大多写的是南方产地。这样一来,不少企业为眼前利益,丢掉了自己的品牌。”
品牌的缺失是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之痛。还有部分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能力和优质商品,却多为贴牌生产,丰厚的利润被别人赚走。到头来,“空为他人做嫁衣”。
曹东坤曾在北京大学MBA班学习了一年,“我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不能再这样默默地做了。”她说,必须做市场,必须叫响品牌。“我们的目标就是‘南有九牧王、北有博尔萨’。”
打造品牌,已成为我市纺织服装业的共同目标。巨鹿县在服装业发展规划中,全力打造“棉纺—高档面料—品牌服装”产业链。重点支持金魔蝎、三昌、昌盛、新时代、韩一等骨干企业进行升级转型,大力发展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男女高档品牌牛仔裤、牛仔服,延伸发展高档休闲男装和时尚女装,打造河北新的高档牛仔和休闲服饰出口基地,到2015年,争创3—5个纺织服装行业著名商标,增强产业竞争力。
点评
向品牌要效益
路遥
“微笑曲线”,中间是生产,利润最低。两边是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利润最高。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总体来看,研发仍是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短板”,其制约作用十分明显。纺织服装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业,研发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必然会导致企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只能靠接单、贴牌“生存”,必然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纺织服装的“增值”,多依靠品牌的“魔力”。塑造品牌,就是塑造价值。同样的产品,贴上不同的商标,售价能多一倍甚至几倍,体现出品牌在其中的影响。没有品牌,产品再好无人知晓有了品牌,就有了开拓市场的自主权,“攻城略地”就多了把利器。
纺织服装产业,要从量的扩张实现质的提升,就必须狠抓研发设计和品牌建设,将其做成高端产业,而不是简单的“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