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出口量减少“内销”增长放缓

      服装出口量减少

      中国服装的出口格局还处在深入变化中。

      日前,在“如意·2014中国服装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介绍说,我国的服装出口还在不断增长,但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出口量占销售产值已从十多年前的超五成降至2013年的26%,“内销为主”已经成规模以上企业的现实格局。

      杜钰洲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出口量占销售产值总额的58%,当时的服装还是以加工为主。到了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的服装出口量占销售产值的比重已下降到26%,“这充分反映出,规模以上企业已转为内销为主。”杜钰洲说。

      在很多业内专家看来,国内服装企业从外销向内销转型,在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就已开始。据悉,由于金融危机,不少欧美国家的经济元气大伤,市场需求萎缩,导致国际知名品牌对国内代工工厂的订单大幅减少。为了缓解由此产生的损失,这些服装企业开始通过内销渠道寻找新的发展之路。

      成本上升致产业转移

      近几年,中国的劳动成本大幅上升,很多代工厂纷纷搬至越南等国家,这对出口量造成了影响,失去订单的国内服装企业,增加了企业转型的紧迫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规模以上企业的服装出口占比出现下降,但中国的服装出口整体还是处在上升态势。

      数据显示,与2008年相比,我国2013年的服装出口金额增长了48.5%。服装出口量占全世界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18.2%增至2012年的37.8%,而这些增长主要是规模以下企业出口大增所致。

      不仅是服装,据杜钰洲介绍,中国纺织工业纤维在全世界的占比也在不断攀升,2000年,纺织工业纤维的加工总量达到1360万吨,占世界加工总量的25%;到2013年,加工总量升至4850万吨,约占世界的55%。

      “内销”增长放缓

      从如意·2014中国服装论坛”上得知:2013年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实现11414亿元,同比增长11.6%,比2012年同期增速回落6.4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服装内销增速放缓,亟须重建消费连接,挖掘潜力市场。

      近年来,不少以出口为主的服装企业转为开拓国内市场。但随着国内衣着需求增速放缓、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的产量增速、内销增速均呈现放缓趋势。

      如何挖掘国内市场,带动消费升级?在中国服装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企业纷纷提出对策。

      “向市场走去,打造柔性供应链。”麦肯锡全球董事陈有钢说,柔性供应链不仅仅指服装本身,还包括个性化定制服务。“比如设计和管理顾客的衣橱,为衣着搭配相应的饰品等,从高级定制到个性定制,服务方式的转变将激活很大的潜在需求。”

      与会的诸多设计师认为,当前国内商场多是扮演“房东”,将店铺租给品牌,展示服装有余,个性化配给不足。而国外商场则是“买手式”。买手通过对流行趋势、面料等的筛选,让商场里的服装更对接消费者需求。不少专家建议企业和商户借鉴国外经验,转变经营渠道,使营销手段更加多元化。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