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老行当——缝纫机修理
刘冬军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对记者讲述当年闪亮的日子。
工作台上的一台台缝纫机,等着刘师傅和他的同事们修好。
当年号称“三大件”之一的缝纫机现在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会用的人越来越少,更别提修理了。而河北省保定市西大街就有这样一个地方,专修各种缝纫机。日前记者走进这家店铺,感受着新时代中的老行当。在堆满各种缝纫机零件的角落,记者见到了正在跟一台缝纫机“较劲”的技师刘冬军。这家有着20年历史的店面,有5名技师,最大的65岁,最小的也36岁了。刘师傅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学。”谈起手艺的传承问题,刘师傅一脸无奈,“现在科技发展快,都讲究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减少人工,而修理传统的缝纫机,周期长,三四年才能出徒。”眼下,保定这种专修店从当年的7、8家只剩现在的2家,而且也早已是以修理电动缝纫机为主。
刘冬军一边修理机器,一边招待顾客,还为记者介绍各种缝纫机型:这个是北京蝴蝶牌,那个是上海蜜蜂牌,修一个缝纫机手工费大多只要三四十块钱,缝纫机多以修为主,实在不行才换零件,一周能修十几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