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缝纫机陪两代人“缝缝补补”过日子
对于家住北辰小区的崔玉洁来说,家中这台陪伴了两代人的“蜜蜂”牌缝纫机,不仅仅代表了缝缝补补的勤俭精神,更饱含了母亲对女儿的期许和嘱托。
母亲临终前的嘱托
家住北辰小区的崔玉洁今年55岁,说起自家的缝纫机,崔大姐的眼神中透出了淡淡的忧伤。原来这台缝纫机是母亲在临终前托付给她的,每每提起这一茬,崔大姐都有些难过。
母亲是1989年去世的,去世时才57岁。“我母亲去世的那么早,跟多年的积劳成疾有关系。以前我们小的时候穿的衣服、裤子、鞋全是母亲用手针一针一线的缝制的。”崔大姐的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用崔大姐说的话就是“能缝会做”,甭管想要什么款式的服装,只要跟母亲说一声,保准做出的成品八九不离十。
“那这台缝纫机什么时候买的呢?”记者向崔大姐询问道。
“我那年十八、九岁,母亲也就四十岁吧。父母结婚时父亲并没有送母亲什么像样的礼物,这一直是父亲的遗憾,看到母亲多年为这个家辛勤操劳,父亲就和母亲商量想送她一台缝纫机。
当时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不到三十元,为了购买这台价值一百多元的缝纫机,父亲攒了近半年的时间。”
搬家数次仍保存完好
“母亲很爱惜这台缝纫机,没事就会给它擦灰、上油,传到我的手上时跟新的一样。”崔大姐告诉记者,她曾经搬过四次的家,从萨尔图到铁人村,后来又搬到过南岗,最后才来到北辰小区。
这一路上旧家什送人的送人,淘汰的淘汰,唯独对这台“蜜蜂牌”缝纫机,始终难以割舍。
“这台缝纫机现在还好用吗?”面对记者的询问,崔大姐边笑着边从衣柜里拿出一些碎布头,走到了缝纫机面前坐了下来,“好使,这么多年都没有过一点毛病!我不会做别的,就爱用它缝制鞋垫,我用它缝的鞋垫一点都不比外面买的差!”边说着边给记者示范起来,不一会的工夫就做好了一只。
好家风传承不断
“母亲是一个很热心的人,而且她也一直教导我们要做善良的人。”崔大姐说,当初家里了买这台缝纫机之后,母亲不仅仅制作孩子们的衣服和自家的床品,就连邻居和亲友需要时做衣服母亲都会帮忙。
“这台缝纫机跟我了二十年,等我走了就拉你家去吧,缝缝补补的缺不了它,精心点用以后就留给孩子们吧……”这是崔大姐的母亲在临去世前将崔大姐叫到身边,对她说的话。
崔大姐知道,这台缝纫机对母亲的意义非凡,“母亲是在告诉后辈,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不能铺张浪费,无论何时都应该记住这个。”崔大姐边抚摸着缝纫机的机身自己小声念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