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小缝纫大效益 磁县5万“织女”年挣6亿多元

           磁县是全国有名的童装加工名城和劳保用品加工基地,童装和劳保加工带动了全县几十万人从事相关产业。其中,农村有5万多留守妇女利于缝纫加工手艺足不出户就能挣大钱,“男耕女织”的传统理念让“缝纫”这一传统女工做出了“大文章”。

           南城乡孟洼村100多户人家,就有40多名留守妇女,23岁的张利晓是她们中的佼佼者。张利晓结婚前在服装厂做过缝纫工,结婚后丈夫外出打工,她成了留守妇女,在亲戚朋友的帮扶下,她联系上当地一家手套厂,对方不仅免费提供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而且还负责上门结帐,深受留守妇女的欢迎。谈到缝纫加工带来的好处,张利晓如数家珍,她说现在自己有八台机器,村里十几个姐妹在这里干活。快的话,一天就可以做二三百副,每人每月可以挣到1000多。在家不用出门就可以挣到钱,姐妹们还可以看着孩子,下地和做饭也不耽误,姐妹们都挺高兴的。

           时村营乡下七垣村妇女李园园,是名80后,她和丈夫一起在自家里创办了童装加工作坊,生产的童装种类丰富,冬天有棉袄、棉裤,夏天有背心、裙子,她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可创收20余万。“童装来料加工,给订货方送货都在家里完成,守家带地的……”谈起现在的生活,小李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如今,她的加工作坊已有40多名本村的姐妹们加入,此外,还在邻村设置了3个加工点,为30多名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

           留守妇女进行缝纫加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纯化了民风、村风。孟洼村村民郝晓娥说,以前媳妇们没事干,凑个伙儿打麻将,还断不了婆媳生个闲气,现在都有活儿干了,每月还能挣个一二千块钱,婆婆媳妇都挺高兴。

           目前,磁县19个乡镇376个行政村,5万多名留守妇女从事家庭缝纫加工,一年就“缝纫”出6亿多元收入,比全县40万亩小麦的总收益还要多。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