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强力推进“腾笼换鸟” 清理低效工业用地
昨日,笔者走进东阳巍山白坦金银丝园区的合兴金银丝材料有限公司,只见4台崭新的生物质锅炉正运作着,通过一项锅炉技改项目,每台镀膜机用电量从120千瓦时直降到18千瓦时。企业负责人吴进望说:“如果不是政府清理低效工业用地,我还真下不了决心上马这几台新锅炉。”
与合兴金银丝公司一样,东阳金银丝行业面临能耗高、环保难等瓶颈,平均亩产税收5.91万元,平均单位电量税收0.28元,近1/4企业用地低效,成为清理对象。为此,东阳已指导多家金银丝行业低效企业着手进行生物燃料锅炉技改,预计技改完成后平均可减少35%的用电量。
从去年11月开始,东阳市强力推进“腾笼换鸟”,向低效工业用地开刀。经过前期对6307家工业企业逐一走访测量,建立“一企一档”,排查出低效工业用地企业937家,其中786家已经明确处置方案。
东阳把清理低效工业用地与旧厂房改造、小上规相结合,与旧工业园区转型、块状经济提升相结合,明确一企一策、落实一企一人、实行一月一议,除促成技改外,还探索采取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破产处置、改变用途等措施进行整改,并形成分类处置的流程规范。
老工业区集中着大量不成规模的企业,东阳205家低效用地企业坐落在老工业园区内,占比达22%。这些小企业普遍存在生产环境差、发展理念陈旧、管理模式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等。为盘活老工业区活力,东阳把低效用地清理工作和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在湖溪永禄工业功能区,笔者看到,一个涉及86.45亩的整体改造区块规划设计已经出炉,正在整体重建中。画水上坞工业功能区作为重点低效区块,也正积极协调村、企、部门,拟重新规划。
近年来,作为东阳块状经济产业的皮具箱包、缝纫配件、塑料塑胶、红木家具等,在成为各乡镇富民产业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低小散”比较集中的行业类型。如何做到既保护富民产业的发展,又有针对性地引导整改提升,东阳分行业主动对接科研院校,对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把脉”。特别是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红木家具产业,东阳已陆续专门出台了该行业的准入指导意见和转型升级意见,建设雕刻、油漆、烘干、研发等共性生产中心,建设标准厂房、仓储基地,推动集约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