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20双“匡威”地摊鞋牵出亚太区最大一起高仿案 涉案金额超3亿元

      日前,淮安市淮阴区公安分局通过仅有20来双“匡威”鞋地摊,历经3个多月的缜密侦查,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捣毁生产厂家3个、生产窝点2个、仓库10个、销售窝点5个,缴获18万双假冒匡威、万斯品牌运动鞋,涉案金额3亿余元。破解了亚太区最大的一起品牌运动鞋高仿案。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事件:
      
      东窗事发
      
      日前,淮安市淮阴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魏建革表示,“这是耐克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亚太区查获的最大的假冒匡威、万斯品牌运动鞋案件!”。截至昨天,这起案件涉案总金额已经超过了3亿元,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起大案竟源于有个不起眼的小地摊。

      犯罪嫌疑人堆放假货仓库一角
      

      案发
      
         由一张纸条牵出700多双假鞋
      
      日前,淮阴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一名淮阴师范学院学生报警,称校门口,有个地摊正在销售假冒“匡威”运动鞋。
      
      地摊上仅有20来双“匡威”鞋,每双鞋100来块钱,完全不够公安机关5万元立案标准。从每双鞋的价格来看,可以肯定是假冒产品,按照程序,当时他们准备将地摊上的货物收缴后,移送到工商部门处理。清理假货时,民警发现装货纸箱里,有张纸条,上写着“通胜”。
      
      凭着对辖区的熟悉程度,这两个字立刻让民警赵勇联想到了淮阴区内的通胜花园小区,“这个小区周边小旅馆众多啊!我当时就想到这个人可能就住在那里。”民警赵勇当即决定去通胜小区,到达目的地后,售假人心理防线崩溃了,主动交代,他在通胜小区旁边的一家旅馆里租了两间房子堆放货物。
      
      经过警方清点,这名福建人整整存放了700多双假冒的匡威、万斯运动鞋,达到了5万元的立案标准。与此同时,这些货物上张贴的快递发货单上出现的广州九龙鞋城进入了治安大队的视线。
      
      立案:
      
      淘宝网上的千万元交易记录
      
      民警了解到,这批假鞋是从广州九龙鞋城一个叫刘某某那进来的货。
      
      初查的结果显示,刘某某在九龙鞋城不仅有档口,而且还有一个写字楼。档口里的实体交易只是刘某某生意的一小部分,他大部分通过淘宝网销售。并且在淘宝网上,只批发给淘宝网上的卖家。众多的淘宝网店铺卖家,在和刘某某取得联系之后,大部分人在自己的店铺中打出了“正品低价”的字样,进行销售,然而再由刘某某统一发货。
      
      刘某某的银行交易票据、发货物流单显示,刘某某的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其中仅淘宝网销售就已经过千万。这是一个大案,今年5月9日,淮阴区公安分局正式成立专案组全力侦破此案。
      
      查处
      
      案值3亿假鞋装了20卡车
      
      经多方侦查,警方发现了刘某某在武汉的仓库。淮阴公安分局迅速抽调了20名民警,5月16日奔赴武汉支援。5月19日,先后将刘某某、彭某、胡某一举抓获。据了解,共查获4个仓库,11万双假冒匡威运动鞋和3000双假冒万斯运动鞋。“清理了24个小时,才将鞋子清理完,装了整整20辆卡车。”
      
      今年5月26日,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品牌保护亚太区总监邓礼之特意来到淮阴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致谢。
      
      警方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刘某某还从福建晋江林某的鞋业公司进过货。今年6月13日一大早,民警们来到林某的鞋厂,从三个仓库里收缴40000多双假冒匡威、万斯运动鞋。与彭某和胡某不同,林某公司生产的假冒匡威、万斯品牌运动鞋大多是限量版,档次更高些,一般淘宝商家要卖到600多元一双,市场上正品的价格则高达1300多元。
      
      除了在国内销售外,这起案件中的假冒匡威、万斯运动鞋,还被销往到东南亚、西亚、非洲甚至欧美等数十个国家。“一些鞋子的仿真程度很高,一般消费者很难识别,只有品牌厂家的专业人员通过技术才能识别。”据了解到,经过淮阴警方3个多月的缜密侦查和艰苦奋战,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捣毁生产厂家3个、生产窝点2个、仓库10个、销售窝点5个,缴获18万双假冒匡威、万斯品牌运动鞋,涉案金额3亿余元。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解析
      
      为何高仿假货屡禁不止

     

      其实对于满大街都能看到的山寨物品,早年在纺织服装鞋帽行业有一首打油诗真实描绘的十分生动形象:‘卡丹”到处有,“狐狸”漫山走;“老爷”被偷车,“鳄鱼”全国游;金利来,愁!愁!愁!
      
      明明国家目前已有非常严厉的高仿打假法律措施,但为何高仿假货却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热之势?
      
      消费者预留空间
      
      有需求必定有市场
      
      作为充当门面和自身资金实力不可或缺的一种商品,高品质、高品牌溢价的奢侈品近年在中国也经历了高速的发展,其价格也是令普通人望而生畏的地步。对于大部分爱面子又不想买真品的人来说,能用相对较小的代价来买个“高仿”产品用来挣面子还是很划算的。
      
      消费者盲目追求名牌的虚荣心,很多顾客都喜欢假名牌。真名牌买不起,假名牌很便宜。正因为顾客喜欢假名牌,假名牌销路好,一些经销商销售假名牌也就乐此不疲了。
      
      其实说到假名牌的时候,会发现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共同的认识,首先觉得假名牌质量也不错,款式又新颖,价格还低,所以透着两个字“实惠”。所以尽管很多人觉得买假名牌这件事情明知是不对的,但毕竟不算什么大事。因此有很多人去买假名牌。
      
      高仿产品拥有巨额利益
      
      “造假机构”船小好掉头
      
      受假货巨额利润的驱动,不少违法分子仍在铤而走险。一些企业没有搭上企业的早班车,进入行业稍晚,我们知道,目前市场经济是速度制胜,这些企业意识到重新创立一个牌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况且一些先烈已经证明这样很难在市场立足。既然名牌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这些没有正当竞争意识的企业动了“搭便车”的脑筋。如此可以活得很滋润,一旦苗头不对就立即掉转方向。毕竟船小好掉头。
      
      高仿产品非专业人士无法辨认
      
         真假鉴定流程多价格高
      
      随着制造的本土化,这些奢侈品的采购链条也变得不再神秘,他们对于产品仿真度的苛求也是不遗余力。比如有些做高仿皮包的企业会买原版的奢侈品包回来,拆开后找各个配件的供应商,包括专门做皮料、五金、里布等供应商,而目前LV等品牌的生产原料几乎都可以找到。
      
      在这些国际大牌消费过程中,如果消费者想检验一个包的真假,流程通常为六个月,而没有正当的理由进行检验的话,通常检验的费用都需要消费者自掏腰包,这几乎等于再买一个新包的价格。在高昂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面前,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将产品送去检测。这一漏洞,成为诸多造假商肆无忌惮的一个主要理由。
      
      况且在中国的奢侈品市场,真与假界限本来就不是十分分明。在国外,真正手工的爱马仕包一个工人用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只能生产1到2件,这样的速度根本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因此有些大牌选择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也有些奢侈品牌逼不得已将有些产品机械化生产。这样一来,奢侈品牌就分化成了不同层次的定位,一种是保证高端品质的手工产品,还有一种是开发作为另外一个消费层次的副牌,用机械来生产。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