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不断升级的服装整烫设备老大
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自主研发、生产中高端制衣、洗涤设备。如今,上海威士已经形成了整烫定型、自动缝纫、洗涤设备、物流仓储四大板块。上海威士董事长吕立毅认为,大量服装行业需要高技术、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所以,身处传统制造行业的上海威士也需要不断转型——去工业化,实现智能化。
上海威士:国内服装整烫设备的隐形冠军。
1992年,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上海威士应运而生。在公司成立后的十年时间,上海威士一直在服装整烫领域不断探索与努力,并向全球服装机械市场发起了凌厉进攻,在中高端市场攻城略地。
站稳整烫设备市场
拓展延伸业务
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开发理念指导下,上海威士的整烫定型设备已成功打入溢达、鲁泰、罗蒙、七匹狼、杉杉、九牧王、报喜鸟等国内外一线品牌服饰公司,西服整烫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整烫设备已经完全能够替代进口产品,使国内整个服装制造装备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为国内服装整烫设备的龙头老大,上海威士并没有安于现状,公司未雨绸缪,逐步将业务的触角伸至工厂物流、缝制单元、洗衣业等领域。在进行了几年的布局和调整后,上海威士终于走出了集团化、多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将上海威士做成跨产业不跨行业的运作模式。
自2002年涉足吊挂系统生产起,上海威士便开始关注有着“大动脉”之称的工厂物流,从智能吊挂系统、输送系统到自动分拣系统、自动仓储系统。但上海威士当时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智能吊挂系统的升级与优化上,直至自动立体仓储在洗衣业的出现。
凭借上海威士在软件、硬件、服务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服装行业第一个自动立体仓储系统在广州市米克伦制衣有限公司成功实施。自该系统在米克伦正式投入使用后,工作效率提高了30%,仓库面积由原来的4000平方米减少至1500平方米,搬运工减少了一半,彻底告别了费时费力人工盘点库存的时代。
致力高新技术改革
去工业化实现智能化
技术型企业家不是简单的创新者,而是具有远见的创新者。上海威士董事长吕立毅认为,大量服装行业需要高技术、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如此一来,才能提高企业的附加值。致力于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是上海威士坚守的原则。
在拼技术、拼智能的时代,身处传统制造行业的上海威士也需要转型——去工业化,实现智能化。这在上海威士的自动缝制单元领域最早实现。
客户的要求也“倒逼”上海威士进行产品“升级”。但是,自动缝制技术需要既懂服装工艺又懂机、光、电、气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于是上海威士联合了经销商、服装厂相关技术人员联合开发。吕立毅认为,服装企业大量使用自动化设备是必然趋势。在劳动力普遍紧缺的情况下,能减少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减低劳动强度、实现标准化生产的设备必将大行其道。
上海威士强调的是,不生产机头,也不生产电控,只开发、生产自动辅助系统,如自动输扣机、垂直压紧装置等,配重机、兄弟机头售出或由企业提供机头进行改装。严格意义上说,威士不是生产商,而是集成商。
首先,是技术的集成,自动缝制单元融光、机、电、气于一体。威士不生产机头,交由专业人士生产,也不生产与机头配套的电控。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主要控制辅助装置的运动,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模块化设计,主要元器件全部的进口,核心技术软件有著作权。
其次,是产品优点的集成,威士在立项时研究了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同类产品的优缺点,集百家之长,改进不足之处,再融入自己的创新设计。其三套垂直压紧装置,包括主垂直压紧装置、机头垂直压紧装置、长垂直压紧装置已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另外,上海威士也是开发资源的集成。公司聘请上海交大、东华、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把关,与大型服装企业联手,用户提出需求,威士设计,专家把关,产品制成后送至用户使用,再提出反馈意见改进。
上海威士自动缝制单元成功打入多家知名服企并多次被追加订单的事实,让日本同行不得不下调价格,并向这家中国新手伸出橄榄枝。在上海威士发展历程中,这是一次意味深远的转变。
承担国家科技项目
成功研发洗衣龙
2010年,上海威士因一举夺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的研发”的主承担资格而一炮走红。这家从未研制过大型装备的企业能否如质如期完成任务,业界充满了质疑。今年2月,上海威士惊艳亮相——首条“威士龙”入驻宁波瑞丽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平复了所有质疑。
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威士龙”不仅完成了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的研发任务,还在制造工艺、液压系统、烘干机节能技术、布草输送及后台数据管理等多方面取得突破。
经过半年多的满负荷运转,“威士龙”的卓越性能和快速及时的售后服务得到了宁波瑞丽的高度认可。据吕立毅透露,“威士龙”稳定的质量和高集成的自动化技术,是公司二十多年制造经验和开发技术沉淀的结果。”
尽管上海威士进入洗涤前道设备市场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公司拥有一支由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组成的50人研发团队,并且在洗涤后道整烫市场集聚了相当丰富的现场经验和客户资源。正因如此,上海威士对进军洗衣龙市场充满信心。
目前,上海威士除了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总部外,还在上海郊区和江苏常州各有两处所生产基地。上海青浦的生产基地主要用于洗衣龙的试制和压榨机、洗涤物流系统的生产。江苏常州新工厂于今年4月落成,主要生产洗衣龙、烘干机等产品。其他两处为主要生产服装机械和自动缝纫机。
在上海松江大学城旁,上海威士又一新工厂即将动工,预计于2015年年底完工,落成后办公及厂房面积将达4万多平方米。今后,这里将主要用于研发、制造洗衣龙,也是今后威士研发、销售、培训及总部所在地。
专家点评:传统产业的创新转型是题中应有之义
韩汉君 上海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在大力推进经济创新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产业的创新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完全的创新即从无到有的纯粹创新毕竟是少数的,如一些互联网经济的创新,更大量的是传统产业领域中发生的创新;而且,全社会的大部分创新活动还是基于传统产业的发展基础,是在传统产业中孕育产生的。因此,传统产业的创新和转型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是题中应有之义。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的创新就是实施传统行业的创新和转型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
传统产业的创新和转型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技术创新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发展。技术创新当然是企业首先寻求突破的方向,对于传统制造产业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应用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新兴技术,来改造传统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并由此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传统行业已有的基础。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具有非常高的风险。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尤其是对于这些行业中的中小企业来说,如果放弃已有基础和资源,创新会变得更加艰难,成功的概率会更低。所以,应该处理好已有产业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二是集成创新并通过集成创新实现转型发展。一方面,集成创新可以是技术集成创新,即通过集成现有技术加上部分创新性核心技术,来设计出新的产品。这其中,企业自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有突出的作用。
另一方面,集成创新还可以是包括技术创新的更大范围内的集成,即整个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的集成创新。在当今产业发展潮流中,包含制造技术、设计、营销等各环节的经营模式集成创新或许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现行产业发展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就是这种经营模式集成创新的体现。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从而集成创新尤其是经营模式上的集成创新,在实现产业的创新和转型发展中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