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服装品牌成APEC赞助商 大手笔投向自动化
南京土生土长的品牌成了APEC第21次中小企业部长会议的指定服装品牌;外贸企业自创品牌在全国开起了连锁;引入全自动生产线,效率翻一番.....
9月12日-14日,江苏国际服装节在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南京市数十家纺织服装企业带着秋季新款参展。记者发现,虽然纺织服装业仍处于外需萎缩、内需不旺的困境,但是宁企用品牌化、自动化两大利器,闯出了新的生机。
大手笔投建自动化工厂,效率翻一番缓解用工难
南京景鹰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服装加工企业,为真维斯、海澜之家、美特斯邦威等代工,去年产值1.8亿元。
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建国告诉记者,现在服装业招工难,人工贵,当前在设备上多投入一点比招工要划算。近期,他们公司总投资1.5亿元,拿下67亩地,建设新工厂。
“光是设备投入就有7000万元,引入了全自动化设备、建设了立体仓库⋯⋯以后,从面辅料到最后的检验包装都是全自动的,估计生产效率将翻一番。你看这衣服上的装饰褶子,以前是靠人工缝,效率低,质量还得不到保证,用机器缝质量有保证。投预计7-10年收回成本。”他说。
南京品牌成第21次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供应商
9月5日,由工信部和江苏省政府承办的第21次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在南京召开,官员们身上笔挺西服成了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德维鑫服装集团的员工很骄傲,这是他们生产的“德维鑫”牌男装和“BEEG”牌女装。
作为南京地产品牌,德维鑫服装集团有幸被国务院APEC筹备委员会指定为第21次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参会官员和志愿者的服装供应商。为了争取到这次机会,公司敞开研发中心和车间,最后服装裁剪、缝纫、整烫、检验、包装等生产流程得到了筹备委员会的认可。
公司负责人介绍,其实女装“BEEG”品牌创立时间不长,仅一年时间,为了做好这个牌子,他们去年在广州设立了1700多平方米的设计研发营运中心,目前已经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开了12个专卖店。“德维鑫”西服是他们的量身定制业务。
外贸企业牵手设计公司自创品牌
南京爱沁缘服饰公司的陈玲玲,在高淳经营着一个家族企业。她说,工厂做了7-8年了,过去以贴牌为主。
最近,在高淳工信局的鼓励下公司开始发展品牌,去年创立了蔓城和蔓城素语品牌。陈玲玲说:“自己做品牌肯定是有点难,但我们在尽力。比如我们的款式设计复杂,拼接很多,面料也比较新颖,我们的方法是选择和专业设计公司合作。目前衣服在工厂店销售,明年会上天猫。”
每年投1000万扶持企业做品牌
两年时间,高淳服装品牌数从“0”到“26”
走品牌之路,企业们担忧得最多的是 “钱”的问题。创立品牌是一件极其“烧钱”的事,江苏外贸业内曾经有人一年砸进去1000多万,都没折腾出“声响”就偃旗息鼓。政府的手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高淳正在做突破性尝试。
高淳是南京的老牌服装产业集聚地,集聚着200多家工厂,3万多产业工人。纺织服装业创造的销售额、税收占全县的五分之一,是高淳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高淳的服装企业大多以代工为主,随着欧美经济危机加深,国外订单减少,长单稀缺,外贸公司拼命压价,企业面临转型。
高淳工信局副局长杨浦宏说,从前年开始,高淳每年拿出1000万作为鼓励服装业转型升级自创品牌的专项资金。这些政策包括,企业在县内指定区域开形象店补贴房租、装修费,在全国发展连锁店给予贷款担保和贴息,高淳服装企业组团参展、市场营销全额补贴……
“去年以来,我们服装品牌从无到有,现在有13个企业,注册了26个牌子。有实际运行的是8个企业的12个品牌。”杨浦宏说。他还透露,高淳正在建设慢城小镇,现在有个设想,要打造一条街,把当地品牌都收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