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望借助西瓜灯节把服装箱包等推向世界
“文化搭台”之后如何“经济唱戏”?对于平湖而言,除了重头戏招商洽谈,更希望借助于西瓜灯节把特色产业——服装、箱包等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服装转型尚未成功
平湖是中国服装出口第一大县(市),历经30多年产业发展,已形成全市2000多家服装企业、十多万名产业工人的规模,年产服装3亿件,年产值高达100多亿元。
包括耐克、迪桑都、armani在内的100多家世界著名品牌都与平湖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平湖有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世界品牌服装加工基地、中国跨国服装采购产业基地、全国最大外贸服装生产基地、首批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试点地区等荣誉称号。
然而,在促内销、推品牌方面,平湖落后于邻居海宁。平湖服装,并没有像海宁皮革一样,借助于海宁皮革城转型做大做强。
为此,平湖在2010年的西瓜灯文化节上向媒体推介了中国平湖服装城项目,记者见证了服装城项目的奠基开工,只可惜,这个试图打造出一个类似于海宁皮革城的服装城,并没有想像中那么进展顺利。如今,服装城已经建成,可走进去看,不大像一个服装专业市场,更像一个城市综合体。
借助服装城转型之路看来已渺茫。不过,平湖并没有放弃努力,2013年,也是在西瓜灯节上,平湖提出“中国服装博览会”概念,并力推“中国·平湖服装设计大赛”,希望搭建起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激发服装企业创新的热情,提升设计能力和品牌。
今年也有服装设计大赛,总决赛再度登上西瓜灯文化节开幕式的舞台,现场37件设计作品亮相,其中27件来自平湖本土企业。只是,全国性的设计大赛,入围作品七成来自本土,令人很难判断设计大赛能否带动平湖服装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