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精益生产如何击破传统缝制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端?
JIT精益生产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方面的阻力。以下是传统缝制企业改革前的一些弊病,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粗放生产模式导致了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许多管理空降兵遇到企业这么多问题就茫然了,不知如何入手。而往往通过裁员、带亲信立山头等手段来解决,从而导致人事矛盾。
其实,解铃还须系铃人,管理人员都一样,关键是生产模式和生产系统的僵化。最有效的还是建立精益生产体系,并导入6S等现场管理,自下而上,由里而外逐个击破。可以参考创嘉之前关于缝制行业管理的战略、战术,如《任人择势,如何带领团队》等。
一、从班组长、主管到厂长对生产工艺要求从不深入阅读分析,总是似懂非懂,对生产进度总是口头说说,缺乏明细的具体计划,有了生产计划也不真正执行,做多少算多少。“尽量抓紧”“差不多”“不可能”“我也没有办法”常常挂在嘴边作为任务完不成的理由。(JIT解决方法:通过生产管理看板,每天计划产量和完成数量、返工数量一目了然)。
二、班组长品质意识差,麻木追求产量,不开产前分析会事前准备加强控制,每次总是等问题出现后去补救,每天忙于“救火”工作。工作无效率,处理问题无结果,从无主动回报工作的好习惯。(救火的原因是生产没有计划,大包流式生产,问题都被掩盖在库存中,问题浮出水平为时已晚。JIT模式是让问题最早暴露)
三、经理、厂长只会下达任务,对如何正确指导员工实际操作不做分析研究,现场处理问题总是不彻底、不果断。做到那里想到那里,根本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JIT解决方法:导入IE体系,通过SOP等生产手册规范生产流程)
四、关键时刻厂长、车间主管缺乏主动性及现场统筹、组织指挥能力,每次出货总是忙、乱、差、错。
五、品质出了问题不是先解决为快,而是在办公室追究对证、扯皮、责怪、骂人、逃避和推御责任。
六、部门之间团结协作意识差,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大局,从不主动与他人沟通协作,心胸狭窄的甚至给工作设定阻力。
七、大多数车间主管、组长通常喜欢讲:“我跟他说过了”“真麻烦”“差不多就行了”不负责任的话。品质第一的意识十分浅。
八、厂长、主管、组长缺乏成本核算、数字、和表格规范管理的概念,从不做规范的现场记录,对流量从不知如何控制,积压大量半成品出不了成品,最后一次交后道大量回修。
九、现场生产流程管理不规范,程序混乱无先后。
十、生产工艺资料编写格式既不标准化又不规范发放,什么资料该发给谁?谁审核?转交给谁?如何存档编号装订等等,看上去总是乱糟糟,要寻一份资料更是难上难,客人验货时甚至连样衣都会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