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缝机弯针与机针的配合关系
下面以飞马500 绷缝机5.6针位机器为例进行说明。
(1)先确定弯针与机针的距离。
针杆降到最低点时,弯针到最短一根针的中心位置为3.2~3.5毫米,一般在3.2毫米,调整时用3个的内六角扳手塞进去,感到最短机针轻轻的有点动一下,基本能确定是3.2毫米的距离(W600的距离为3.5毫米)。
(2)确定针杆的高度。
针杆从下死点开始上升,弯针也同时向机针方向运动,当弯针上的穿线孔运动到短针的中心时,停止运动,基本可以确定针杆高度。然后将针杆上下移动,移动到短针的穿线孔正好与弯针的穿线孔重合时,就是能一根线同时穿2个针孔,此位置即为针杆的高度(W600的调整是按最长的一根针来确定针杆的高度,方法是一样的,也是针孔重合)。
(3)弯针与机针的前后间隙调整。
弯针到最短针的背面,弯针尖要轻轻的碰到机针,弯针到中间一根针时,间隙为0。弯针到长针时与机针应有0.5毫米的间隙,即为弯针与机针的前后间隙。
①轻轻碰短针。
因为弯针与短针的距离最近,机针出来的线环是最小的,如果面料特别厚,不能保证机针从面料刺进去都是笔直的,会发生变形,如果机针正好向操作者方向变形,那弯针尖到短针时就有间隙,另外,短针的线环特别小,容易跳针,所以调整时一定要轻轻碰到短针。
②与长针有0.5毫米的间隙。
因为长针与弯针的距离最远,机针出来的线环最大,只要线环不变形,弯针与机针有一点间隙,也能保证弯针很好的勾进长针的线环里,弯针尖到长针时,没有任何东西能碰到机针。如果机针发生变形,是向操作者方向变形,因为线环大,只要线环不变形,弯针是可以勾到机针上的线环;如果机针是向送料方向变形,会出现弯针尖从机针的前面穿过去,造成跳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