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多少钱都不卖的老古董——一台老式缝纫机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在上世纪的家庭生活中称为大三件。结婚的时候,要是陪嫁有台缝纫机,新娘的脸上一定是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是女人可以用一生来回味的幸福。在记忆里,家里如果能有一台缝纫机也一定会迎来不少羡慕的目光。
早期缝纫机,成为了小龙岩的稀罕物,更是制衣的必备品。市场价在100-300元不等,每当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时,邻里就很自觉地来和主人打招呼,逢年过节时,邻里早早地就排队做新衣服。
雷锋的那个年代,对于穿着打扮的要求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台老式缝纫机对它缝补所尽到的责任,应该说是功不可没。现在摆在那,就像摆放在博物馆一样,成了家里唯一的一件藏品。
家里的老式缝纫机是姥姥留下来的,是一台福州产的闽江牌老式缝纫机,那时盛行的还有上海的蝴蝶牌和无敌牌,那价钱也肯定相对比较贵了。
这台缝纫机有一个用来收藏机头的圆圆的弧形大鼓肚,桌脚是铁质框架代,在框架的右边装有一个带凹槽的铁环,一根被打磨的牛皮带将铁环与机头连接起来。
而框架的底部,是铁质的脚踏板,踏板右侧一根向上的铁质臂轴连接着铁环。这样一个缝纫机,要抬起来至少需要2个人才能搬得动呢!
不要以为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就没有技术,相反,它是个技术活。不仅要有脚力,还要有手力和眼力,可谓是手脚眼并用的活儿。
这台老式缝纫机瞅上去,没什么太乍眼的地方,但它所经历的传奇,在它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恐怕,原比这台缝纫机的价值厚重、久远、有味、有色……
尽管年岁已久,但是依然能看出这台缝纫机当年的功不可没的历史。只记得小时候姥姥总是搭个老花镜坐在缝纫机前,手脚并用给家里的小孩做衣服。家里的窗帘、枕头、被单、全家老小穿的里里外外,也全靠着这台缝纫机经久不息的转动,才有了大家每天从幸福的穿衣服的开始。
年年月月的日子里,生活水平的提高,尽管缝纫机早已被取代,但是它见证的是那个时代的印记,是不可磨灭几代龙岩人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