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双十一”来临 大连服装率先“穿”出门道

           从2011年“双十一”当天线上销售的40万元,到2012年一跃上升到260万元的单日线上销售额,再到2013年“双十一”当天9万多件、900多万元的销售额,大连著名的内衣生产企业桑扶兰用了3个年头。

           这或许是大连企业拓展电商销售渠道的一个缩影。“双十一”今年走到第六个年头,也伴随着大连企业对电商态度的悄然变化。这六年,大连企业在电商市场上经历了从看客到参与者的角色变化。今年国内几大电商平台的大战中,不少大连服装、海产品品牌都充当了重要角色。

           从先行一步的服装业来看,“双十一”六年,连企电商规模成型但总体“欠点火候”,新力量的介入能否改变这种现状?

           大连服装穿出了门道

          “2009年淘宝刚刚开始推‘双十一’的时候,大连绝大多数企业还在探讨该不该下大力气进行电商渠道的拓展。”大连一家服装企业的电商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如果从大连的优势行业来说,服装还算是对电商参与比较早的。尽管当时南方很多小企业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已经做得风生水起,当时对大多数大连服装企业来说,电商还是个挺遥远的名词。当年,大杨集团的新锐品牌YOUSOKU上线运营时,更多大连服装企业还对电商抱着“看看再说”的态度。

           记者了解到,大连品牌比较集中的线上营销参与出现2011年。“虽然大连服装企业对电商的起步比较晚,但是现在已经做得越来越有优势了。”大连服装纺织协会电商负责人寇晓亮向记者介绍,目前,大连服装企业中为数不少的品牌企业都已经在电商领域有所建树,大杨集团的YOUSOKU品牌,不仅在网络平台的销售上逐年实现了客观的增长,同时,近期其还在万达广场开设了线下体验店;桑扶兰、金棒棰、仕乐、隆生等一批服装品牌及企业也都在电商领域收获不错的业绩;大连本土企业一生一纱已建成国内首家汇集数十个国内外知名婚纱品牌和自主原创品牌的专业婚纱礼服在线定制平台……寇晓亮告诉记者,大连服装产业多年来以出口为基础,因此具有扎实的服装生产力量,这成为大连服装企业在电商领域竞争的一个突出优势,也越来越为市场青睐。“就在前几天,我们刚刚跟国内一家大型网站的国际站负责人进行了初步接洽,他们是主动找到大连,非常希望能够与大连的服装企业合作,推进其跨境电商的贸易平台。”

           尽管随着对电商渠道的开发,大连企业在线上销售的业绩呈现几何级的增长,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还是摆在了众多希望在电商领域有所建树的企业面前。“电商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电商的短板。”寇晓亮告诉记者,纵观大连服装企业的电商运营,总会感觉在营销的层次上“欠点火候”。记者了解到,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生事物,起步较早的江浙一带集中着大量的人才,同时北京、上海等地也是一个相对的人才高地,相比之下,大连的电商人才确实比较缺乏,以至于不少大连企业都把其电商运营团队选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其实大连也有一些比较懂电商运营的专业团队,但往往由于和企业的对接不畅,总会感觉双方的思路不在一个频道上。”大连一家专门做电商代运营的营销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其实大家都要认清一个道理,这就是电子商务的市场趋势越来越明显。”寇晓亮表示,现在想再做一个淘品牌,不投入几千万根本做不起来。大连服装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未必符合互联网思维。而电商运营被企业这样的思路裹挟,肯定是跟不上趋势。“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在网上开个店,更重要的是大数据。”寇晓亮表示,企业发展电商最根本的思路还是对大数据的需求。企业应该依据各大电商平台获得的数据信息,结合自身角度对产品的衡量和对比。甚至要结合温度、周边市场的变化来分析,来做产品的配套和市场的匹配,可以大量缩减库存压力。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