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20年老员工特辑之五】发展之路技术为先
中捷老员工二十年情⑤
他们身上没电影、小说的传奇故事,也没有说过什么惊人语录。有的都是发生在中捷公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平常而平淡。
中捷从事缝纫机20年,但中捷创办远远不止20年,早在1984年,就有了中捷的前身----“浙江玉环陈屿电子仪器厂”。所以很多老员工在中捷已超过二十年,他们奉献了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谁不曾青春年少,谁不曾年少痴狂。生活的、工作的、事业的、爱情的、开心的……他(她)们在中捷都是有故事的人。——共同的中捷、共同的事业
【编者按】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优势是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产品中蕴含的科技含量不仅是竞争的基础,更是制胜的关键。为此,中捷领导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认为科技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始终是中捷追求的目标。
林正朝: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师
一台缝纫机新功能的研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单个零件和整机的质量,先后通过各种材料试验,通过验证零件和整机的符合性和灵活性,以确保缝纫机整体操作的便捷高效。“很多测试指标并非越高越好,它是受安全等级、设计要求和成本制约着。”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师林正朝跟我们讲诉着缝制机械技术研发的相关要求。2013年,作为提升公司技术研发实力的专家级技术人才,林正朝调入中捷技术研发中心。他觉得技术研发这个工作是有一个使命感的:带动行业的技术提升,让国内的企业少走技术弯路,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就是所有研发工程师们的使命。
张春木:中捷研究院院长
张春木在1990 年进入中捷,先后担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中捷绣花机分公司负责人,直到现在进入中捷研究院担任院长。作为具有高级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的张院长来说,带领部门员工对中捷产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就是他的首要责任。他说:“好的产品一定是设计出来的,目前国内的企业普遍问题是设计能力不足,在不断学习和研发的同时,我们需要的就是足够的自信,能够大胆的投入,要有做出一流产品的勇气和魄力。”
林良云:生产计划中心动力设备主管
1990年,林良云走上工作岗位,从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学习,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因为自己是专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专业对口,可以说是极抢手的人才。尽管所学专业对口,但当看到密密麻麻的控制线路,林良云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凭着一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的钻劲,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那时他的身影经常在现场设备、控制间中出现,查系统、查图纸、查数据,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让他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功夫不负有心人,林良云凭借着过硬的技术走上了动力设备主管的岗位。
纵看中捷二十年奋斗的历程,感恩中捷二十年呕心沥血、披肝沥胆而挥洒青春的缝机人。感恩那些为中捷二十年辛苦耕耘,勇往奋进而努力拼搏的中捷人。
20年志气昂扬奋力拼搏,中捷的成功、精彩、难忘,需要很多很多很多人的努力,来自五湖四海的中捷人,组成了中捷20年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
中捷20年!针情相伴,廿念不忘!
中捷20年!感谢每一位员工的付出!
感恩,因为一路有您,可爱可敬的中捷人!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