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老赵和他的缝纫机维修店

           若不是老街坊,走过长长的老城西大街,可能不会发现店铺林立的街旁还“藏”着一家小铺子。其实,与其说店铺小,不如用“窄”来形容更为贴切。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铺,就是75岁的赵宝森和他的缝纫机维修店。

           夏日午后,燥热的阳光洒满街道,路上的行人稀少起来。拥挤、老旧的店内,老赵就这么静静地坐在老式柜台后面,默默注视着门外偶尔闪过的行人和车辆。老赵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年轻时当过防化兵,1976年转业后在一国营百货店工作。改革开放后,他随着“下海潮”在西大街开了个缝纫机店。这一干,就是30年。

         “那时候缝纫机可是紧俏货,是‘三大件’之一哩!谁家有个缝纫机,还要做个很讲究的布套罩起来,可招人羡慕呢!”老赵打开了话匣子,“那年代生意也好,我连卖带修,平均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块,可后来每况愈下,现在店里每月只有千把块收入喽!”老赵从开始讲述当年闪亮日子时的兴奋到一脸无奈,直到慢慢深吸口烟,默不作声。

           当年的紧俏货,如今已尘封。老赵说,时代进步了,日子好了,缝纫机也已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渐渐成了家中的摆设,会用的人越来越少,更别提修理了。“老伴儿和孩子们也都劝我回家安享晚年,可我就是难丢下这门手艺啊!”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