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一位老裁缝眼中的福清人着装变化

      从一片黑灰蓝的海洋到五彩缤纷的街头时尚,从跟风潮流崇拜名牌,到引领潮流追求休闲、自然的DIY个性服装……改革开放以来,福清人打扮得是越来越美,越来越有品位。若说服装是一幅历史画卷,那么融城玉斗园的开文服装加工店就是这幅宏伟画卷的“泼墨者”之一。当裁缝33年的王开文,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福清人的着装嬗变。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王开文说,这是30年前的福清人对穿衣的普遍认识。那个年代穿衣不为好看,只为遮体避寒,谁要是穿的衣服颜色稍微鲜艳一点,款式稍微独特一点就会被看作“奇装异服”。那时的服装不仅颜色单一,样式也简单,只有“老三样”干部装、中山装、人民装,裁缝做起衣服来都是统一的版式,得心应手,闭着眼都知道扣子该缝哪里,领子该做成什么样。

      “现在不一样了,‘兄弟两个轮穿一条裤’已经成为市井闲人茶余饭后追忆时光的笑资。”王开文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眼界的开阔,市民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面料必须是呢料、毛绒、雪纺、蕾丝等新式布料,款式也需要针对不同顾客的要求来设计,除了紧跟韩版服、日系装、欧美风等时尚新款,还得加入刺绣、镂空等工艺,传统简单的裁缝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爱美人士的需求。

      近些年,大量服装店涌入市区,一时间服装款式多样、色彩斑斓、质量档次高,吸引住市民的目光,加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部分市民的购衣习惯从原来到缝纫店做衣服变成到商场购买成衣。

      “人们对穿着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更新换代频繁,衣服破个洞或者划个口子,有碍美观,就直接扔掉,谁还上裁缝店补呢?”王开文说,也就是这种种原因,让许多传统型裁缝店没了生意关了门。

      据了解, 20多年前福清市区有40多家裁缝店,现在算来少了一半,除了玉斗园、大世界布业超市有较为集中的十多家,再加上分散他处的几家裁缝店,市区只剩近20家。

      生意少了,制衣店的转型是必然。“我们这家店,都被顾客锤炼得无所不能,顾客想做什么样的衣服,我们就能做出什么衣服。”王开文说,店里常年订购服装时尚杂志,以备裁缝自学“充电”,老顾客中有一位“订衣达人”,一年会做十几二十套衣服,一有心仪的时尚款或者有新布料,她总会来店里嘱咐一番,定制新衣。

      除了喜欢定制服装的中老年人和一些身材特殊不好买衣服的人,现在不少年轻人也加入到定制衣服的行列。“撞衫”,是现代女性最不能容忍的事情。王开文说,如今就有很多年轻女士会选择自己DIY的方式,设计出“个性混搭”的衣服来裁缝店里定做。“着装品位也跟以前大不一样,年轻人认为穿着大牌服饰已经不是最潮的,穿得与众不同,穿出自己的性格,才是时下年轻人所追求的范儿。”

      经营裁缝店多年来,王开文凭心而论,现在来定制衣裳的客户人群中,最难“伺候”的并不是个性张扬的年轻人,而是追求时尚的中老年。“前段日子,就有一个中年女士拿着彭丽媛的照片来店里,要求做出彭丽媛身上穿的款式,店里像这样的疯狂追风客也不在少数。”

      “不得不说,现在连老依姆都追求时尚了,热度不亚于年轻人。”王开文说,这些依姆到了享清福的年纪却还很较真,既要穿得时尚还得穿得年轻,年龄大了身材走样,做的衣服总穿不出时尚的感觉,她们会要求裁缝改良不称心的地方,来来回回不下多次,改到“如意”为止,碰到个别要求高的顾客,也确实挺无奈。

      霓虹灯下,街道繁华处,三三两两的姑娘,呼朋引伴,精心挑选着心仪的衣裳,此时此刻她们尽情享受着在福清购衣的乐趣。城市角落里,裁缝的眼中看到的不单是服装款式、风格的革新,他看到的是整个福清生活水平的提升,还有市民消费观、生活观乃至整个时代的历史巨变。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