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缝纫机是家里的“大功臣”

      在赵国荣家放着一台“鹿”牌缝纫机,已经好几年没用了。

      “妈,你为什么不把缝纫机送给别人呢?放那占地方。”女儿问。赵国荣说:“这是你奶奶留下的,谁也不给。”

      缝纫机是家里“大功臣”

      当年为了解决一家人穿衣问题,婆婆一狠心,动员公公花90多元钱才买到这台缝纫机。那时候,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10多元钱,90多元是“天价”。

      自从有了缝纫机,婆婆总是为家人缝补衣服、做褥子、做被面……那“哒哒哒”的声音伴随着孩子们的童年。

      后来,赵国荣让婆婆教她怎么用缝纫机。婆婆戴上老花镜手把手地教她怎么穿线,怎么踩板走线,赵国荣学得也是有模有样。

      没多大工夫儿,赵国荣就可以走线了,但毕竟是新手,打出来的线歪歪扭扭。婆婆鼓励说,只要多练练就会了。

      后来,她一个人可以自行操作了,看着亲手做的被子、床单,还有床围,赵国荣很是自豪。

      婆婆曾回忆说,那年代谁家有台缝纫机,是很洋气的事,有了缝纫机就方便多了,可以自己做衣服、被子,关键是省下很多钱,绝对是家里的“大功臣”。

      看到缝纫机就想起婆婆

      人老要退休,机器也会逐步从生活中退出。尽管它放在家里有些不协调,但赵国荣还是舍不得扔掉或卖掉。

      赵国荣说,她要把这台老式缝纫机一直留在身边,因为看到它就会想起婆婆。

      “婆婆是个明理、无私的人,待儿媳妇如同亲闺女,和婆婆朝夕相处的年月里,她教给了我许多,我敬她、爱她。每当‘哒哒哒’的机器声响起,就会让我想起婆婆的笑脸和她传给后辈的艰苦朴素的家风,永远忘不了。”赵国荣感慨地说。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