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厂如何把返工率从25%降至1%?
服装生产有三个瓶颈:一是产量、二是质量、三是生产周期。其中返工率,直接反映了服装生产的质量管控。
制造企业的品质问题解决手段很多,如六西格玛、TPM等,但服装的品质不是检查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所以终极方法还是建立精益生产系。创嘉老师们在缝制之前就把面辅料等问题解决好,这样车间品质环节就少了,同时在尾部以查、烫、包的流水线方式运作,每一环节清楚可控,组长等管理人员由追货变为抓品质,这才是根本的方法。
传统服装厂返工率居高不下,可能是工序不合理或者机器出了问题,导致某个款式返工率很高,这种情况管理者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更多次品的出现。
或者是车间管理还不到位,尤其是瑕疵品产生不能准确的追溯到人,导致大家互相推诿责任,无法提升全体员工的品质意识。对于瑕疵品的处理,目前常见的方法是当天产生的,当天下班前所有员工一起,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当天处理掉。但是这就耽误了正常的生产,一些工厂可能还无法做到当天清理,导致次品积压。
品质在人员管理方面,一般按照每个工人的返工率高低,超出合理或平均范围的,阶梯式扣钱。这就要求返工率数据必须准确而且方便记录,不准确会引起工人的不满,而繁琐的方法则增加了质监部门的工作难度,难以贯彻执行。
某服装厂就遇到了这方面的困难: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管理者也在品质管理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对各个检验岗位提出了各种要求。如要求QC均采用手工画“正”字的方式来统计相关的质检数据,但返工率一直维持在25%,降不下。主要问题如下:
1、检验数据和瑕疵数据不准确,由于是手工登记,一旦跟不上流水线节拍,采取事后补填,就常常造成数据不准确。
2、检验数据和瑕疵数据不及时,一方面是事后补登的原因,另一方面相关数据至少要到当天工作完成后,才能统计完成,造成第二天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
3、没有办法记录造成瑕疵的生产员工信息,不能有针对性的辅导生产员工改进及解决瑕疵问题;
4、要同时填写多个检验报表,造成检验员动作太多,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
5、没有办法统计返工品的再次检验过程及数据,因此没有办法很精确的考量每个检验人员实际的检验件数和瑕疵数,也没有办法统计每个检验人员漏检的件数和瑕疵数,因此很难针对检验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质检流程优化的基本方法:
在半成品检验(中查)、成品检验(尾查)、后道检验(终检)处安装电子数据终端,可以实时采集所有生产线及后道的检验数据和瑕疵数据,并随时可生成各个方面的报表,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通过excel表格操作方法为:
步骤三:瑕疵率汇总,显示各个生产线的品质情况,重点关注瑕疵率较高的班组。
二、精益现场管理的解决方法:
1、目视化管理,在每条生产线上安装电子看板,将当日的目标产量、投产数量、成品数量、瑕疵数量、瑕疵率、瑕疵率目标等关键数据显示给所有的生产人员、检验人员查看,使生产活动能够透明化,让每个生产人员、检验人员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2、设定各生产线半成品检验(中查)、成品检验(尾查)、后道检验(终检)各个检验岗位的目标值,一旦某条生产线某个检验岗位的瑕疵率超过目标值,即时向各个品管部、技术部相关人员的手机发送提醒信息,即时通知相关人员赶至现场查找瑕疵原因,解决瑕疵问题;
3、针对生产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可以很方便的找到造成瑕疵的人员或原因,并加以改善。
4、针对检验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可以统计检验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并且包括返工品的再次检验。
某服装厂在实施创嘉精益生产系统近半年后,半成品检验(中查)的瑕疵率控制在15%以内,成品检验(尾查)的瑕疵率控制在8%以内,后道检验(终检)的瑕疵率控制在1%以内,基本能够达到事先制定的目标,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