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尧民:长沙城区最后一位缝纫机维修师傅
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是湖南橡胶厂做鞋子缝纫的老师傅,母亲也练就一手女红绝活,家里人布鞋底和衣服缝缝补补都由母亲包揽下来。在这个缝纫世家,殷尧民笑称他是听着缝纫机叽叽嘎嘎旋转声从娘肚子里跳出来的。
因后怕孩子被上山下乡到农村,1979年的某一天,父亲将14岁的小尧民带到老同事陈建生面前:“这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就尽管教训他好了!”陈师傅是湖南橡胶厂修理缝纫机的老师傅,全厂的缝纫机出了问题,经他一拨弄,立马手到病除。
经陈师傅手把手调教,加上殷尧民聪慧,一年后,他积累了扎实的缝纫机维修技能。在长沙北门的宏图服装厂干了一阵缝纫机维修活之后,长沙市勤俭鞋帮厂找到他,要他负责厂里缝纫机的维修工作,这一干就20年。1992年,鞋帮厂破产倒闭,殷尧民就干脆自己干。因手艺不错,加上忠厚老实,找他维修缝纫机的人络绎不绝。殷尧民在缝纫机维修这一行干了快40年,以平均每天维修4台机子计算,到目前为止,他维修了总计近5万多台各款缝纫机。
在当初学缝纫机维修队伍里,殷尧民是最年轻的学徒。长沙市区一同学徒的两位老师傅已是80多岁高龄老人,且眼睛视力减退,均不再接活干。除某些客户直接送缝纫机厂家维修之外,殷尧民几乎垄断了长沙城区及周边郊区的缝纫机维修业务。他成了长沙城内最后一个仍活跃在缝纫机维修领域的老师傅。在长沙窗帘市场和几家服装厂,会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殷尧民曾建议女儿跟他学维修,女儿不感兴趣,没同意。至今为止,他没带一个徒弟。“学这手艺需要口口相传,又苦又累,还要耐心,恐怕没人愿意学了。”殷尧民摇了摇头,苦笑,“冇得人学了,要断在我手里了。”
殷尧民说,他这一行永远不会失业,人类生存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个字,“衣”排在最前面,服装、服饰、布艺、鞋类,等等,需要缝纫的地方真不少。
在殷尧民维修过的缝纫机品牌里,最古老的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也有美国的胜家牌的机子。殷尧民记得家里添置的第一台缝纫机是美国胜家牌,当时花了100块光洋。解放后,家里的缝纫机换成了国产上海牌,缝纫效果也还不错。现在很多缝纫机换成了电动的,还配置了计算机模板,但万变不离其本,基本的机械构造还是一样。殷尧民不懂计算机,他只负责维修机械部分,这是他的强项,也是无人可以替代。
殷尧民不仅能修理缝纫机,还练就一手缝纫绝活,只要有图纸,他就能很快制作出来。殷尧民的维修费还算实惠,50块钱开机检查并保证修好。不需要更零件,任何问题只需50块钱就可以解决。五年前,每台缝纫机维修费才15块钱,后来加了点,30块钱,到现在才涨到50块钱。“朋友说,你这是吃独家饭,可以坐地起价,我没有这么做。”殷尧民认为,维修这一行也讲做人,长期服务中,他与很多客户成了知心朋友。他也痛恨一些维修师傅故意将机器弄坏,将维修费折腾得吓人。
谈兴正浓的时候,殷尧民的手机响了,“黄兴镇一居民家的缝纫机坏了,我要立马赶过去……”殷尧民话音未落,急匆匆启动了他的电动摩托车,很快,他的身影消失在小巷尽头。
家住长沙阿弥岭社区的杜娭毑家的老古董缝纫机坏了,殷尧民维修时,杜娭毑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
修完机子离开时,杜娭毑坚持要送殷尧民到门口。
工具包有些破旧,有些怀旧的殷尧民从未想过要换新的。
这种叫旋梭的零件需要预备好几个。殷尧民的电动摩托车行李箱里装满了各种零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