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获赠70岁缝纫机
70余岁缝纫机回“娘家”
这是一台二手胜家牌缝纫机,于1942年购于上海的某市场。这台年龄最少已经71岁的老式家用缝纫机,记录了一位可敬的母亲,靠给亲朋及小服装店缝制衣物,并以此为业成为女校教员,从而将自幼丧父的独子抚养成人,直到考上清华大学的艰辛;从解放到建国,从文革十年到改革开放,它缝制着各种各样的用品,奏鸣着、伴随着这一家老老少少的风风雨雨;进入新世纪,已经七八十岁的老母亲还在用它给孙子们缝些小东西,用它雕刻着岁月中的静谧和幸福。这台饱经沧桑的缝纫机,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具,它蕴含着一个家庭数十年来的真实情感,更传承了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近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陈士能将这台母亲留下的缝纫机赠送给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希望这台饱含着全家人深厚情感的缝纫机能在缝纫机的“娘家”得到妥善的收藏与“照顾”,并希望此举能为缝制文化的推广增加助力。随后,他关切的询问了家用缝纫机市场的发展情况,充分肯定了中缝协在推动家用机重归家庭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期望协会为国内家用机市场的开拓及缝艺文化的普及做出努力。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秘书长杨晓京从陈会长手中接过了这台缝纫机。何烨理事长非常感谢陈会长的信任、关心和鼓励,她说,缝制文化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缝制物品的人用心缝出的爱心、温馨和情感,陈会长的母亲与缝纫机结下的情缘和一家人对缝纫机的情结,正是这种文化的生动诠释。协会一定不负重托,努力传承和推广缝制文化。她表示,多年来,中国缝制机械一直致力于普及缝制文化,推动家用缝纫机重归家庭,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缝艺体验,支持缝艺比赛,编制家用机教材,将缝艺课程引入学校、社区。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革,作为人们扮靓生活、休闲时尚以及设计师手中的专业工具,多功能家用缝纫机市场增长迅速,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借此机遇,未来协会也将不遗余力地加大缝制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推出更多行之有效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