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印记——缝纫机
来到辕门口仿古街,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街头,随着吱呀声的方向看去,只见两位大妈娴熟的转着手中缝纫机机轮,踩着脚踏,正在给客人改裤脚,缝缝补补是他们一天的生活,也是他们一天的工作。思绪被带回到童年的夏日,带着回忆走进与大妈攀谈起来,大妈道:“那个年代,谁家陪嫁有缝纫机,就是富有了,以前的'三转一响',和现在的车子房子一样金贵。” 话语间,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母亲有个老式的脚踏缝纫机,蝴蝶牌的,几年前搬家,建议母亲扔了,用不上又占地方,母亲怎么也不舍,她说,什么都可以丢,就它不能,这是她的嫁妆,比我的年龄还大。
有“四大件”之称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又叫“三转一响”,真正流行起来在上世纪的80年代。据大妈介绍,她结婚时家里特意给她买了缝纫机作为嫁妆。
那时候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做嫁妆已经比较普遍了,几乎每个女孩出嫁都得有一到两件。大妈说:“虽然现在看来比较简单,但当时做嫁妆的自行车和缝纫机都是数一数二的名牌呢!以“三转一响”作为嫁妆标配,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正说着,就有人送来缝补的衣物,有打脚边的,有换拉链的,再看看大妈的针线筐里,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几块钱的生意,大妈们每天都在老地方坚守,在小编看来,大妈们坚守的不光是生意,更多是时代打上的印记。
那个年代缝纫机是家庭主妇的最高奢望,很多人的服装都是由自己或者裁缝制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缝纫机为勤俭的人们度过那段岁月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儿时的记忆中,也许,你依稀还记得母亲在灯下打鞋垫的身影。
很多人都是听着缝纫机的吱呀声长大的,时间把我们的童年偷去,撕扯成片片灰尘,散落在母亲的缝纫机上。也许几十年后,那缝纫机做的手工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吧。抚摸着大妈缝补的针脚,同样的密实,感受着到母亲同样的温暖。
每一个物件都会被时代烙上印记 ,在如今很常见的自行车、手表,以及逐渐消失缝纫机和收音机,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然而关于一个时代,他们的记忆不只是缝纫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