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裁缝20秒裁剪一条裤子 爱斯达拟全国开30家店
走进顺德区均安爱斯达工厂,在二楼一个10多平方米的厂房内,一台硕大的机器前,火光般的激光点在牛仔布上流畅勾勒,20秒后,一条牛仔裤的轮廓就被裁剪出来了。牛仔裤裁剪完毕后,火光接着在布料上面“跳舞”,不到10秒,花纹就在牛仔布上显现。
“工人按传统方法裁剪裤子需要30~60分钟,使用这台‘智能裁缝’设备只需要20秒钟。”爱斯达服饰董事长樊友斌说,此前要在牛仔布上做出花纹跟图案要用化学药品进行水洗处理,对环境及工人都有伤害,现在用激光高清喷花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一直以来,消费者的定制需求有增无减,但个性化需求和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一直难以调解。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去解决这一问题。家具行业有尚品宅配,在服装行业,则有爱斯达在探索。
传统订单下滑 敏锐发现新需求
自1979年中国第一件工业牛仔服装在均安诞生以来,均安从三来一补加工起步,已经形成年产牛仔服装超两亿件的产业集群。但长期以来,均安牛仔纺织服装产业处于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没有标杆企业的尴尬位置。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行业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转型升级已是迫在眉睫。
1999年,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樊友斌进入服装行业,当时大多企业的产销模式是,企业做什么服装,消费者就买什么。2008年金融风暴来袭,樊友斌从服装贸易投身到服装生产当中,并在当年11月成立了佛山市顺德区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
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樊友斌发现:八成的客户订单都出现了下降,但有一个做大尺码特体服装的客户订单竟然增长了3倍。在此经济大危机下,樊友斌意识到,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而要做好服装定制这个市场,就必须要先解决快速制造的问题。
“当时行业有这个需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樊友斌说,两年后佛山的服装库存压力开始出现,工人也越来越难招,而工厂也不愿意在工业制造上作更多的投入,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机会。
为客户定制 研发智能裁缝
樊友斌的探索首先从工业工厂开始,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发现能做的,别人已经做得很好了,后来我放弃了。一个门外汉,走进相对专业的领域里面,要进行一场革命,我觉得太高估自己了。”
经过半年调整,樊友斌重新出发。他发现,服装的大部分生产虽然是批量生产,但过程都是个性化完成,只有裁剪是可以大批量模板化进行的,机器只有能帮助实现大批量生产才有价值。找到这个突破口以后,樊友斌开始寻找先进的设备。
在爱斯达智能裁缝生产线上,搭载了自动吊挂系统。
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启发,从2011年开始,樊友斌开始尝试把光、机、电、软四个元素融入设备研发当中。在智能裁缝1.0版本中,他们的团队引进了激光技术,激光裁剪使成本增加了将近20倍,却让服装个性化裁剪成为了可能。通过团队18个月的努力,智能裁缝2.0版诞生,集激光、机电、自动化控制一体技术应用,把裁剪成本降低到比传统手工还低。今天看到的智能裁缝3.0版,装载了服装智能生产管理系统(BMS 系统),实现了服装智能化裁剪与生产对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试水智能制造 对接“互联网+”
2013年9月,爱斯达的官网——“智能裁缝”网站正式上线。这是该公司在智能设备制造上岗后,与互联网拥抱的开始,是对接“互联网+”的一次尝试。
点开网站,消费者可以根据网站上提供的衣服式样进行订购,有些产品也可以实现自主DIY。比如在裤装定制系列里,消费者可以上传图案,选择牛仔裤的裤型、纽扣、洗水、铭牌等。另外,他们也会通过“爱定客”网站收集相应的订单。但目前来看,通过网站收集的订单数量还非常少,定制官网在网页以及产品的丰富和数据采集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这些网络平台的订单将传送到爱斯达工厂后台,达到一定数量后将通过智能裁缝进行排产。通过激光裁剪、雕花,初步成型的服装裁片将被送往生产线,通过自动送货轨道,进行流水线生产。由于服装的工序繁多,其他步骤都由人工完成。
除了能快速裁剪,这台智能裁缝还是一台“超级打印机”。爱斯达董事会秘书常菲介绍,智能裁缝可以通过激光进行高清喷花,替代传统的水洗过程,用20%的水就能实现相同的效果,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
探索机器代人 降成本提效率
“以前服装生产的信息传送需要用报表,智能裁缝可以实现信息管理,在系统内传输信息。”常菲说。而通过BMS智能管理系统搭建的生产流程,可以实现混线生产,意味着不同尺码的服装在同一生产线上进行高效运转。
那么,使用智能裁缝的成本是否会更高呢?樊友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设备每小时耗电约50KW,仅裁剪一项可替代12个工人。算下来,成本同传统生产方式持平。
爱斯达研发的智能裁缝设备装备了服装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目前,爱斯达工厂内只有一台智能裁缝设备。而爱斯达已在湖北开设了新工厂,他们计划今年在新工厂装备3台设备。“目前来看,智能化设备没有给公司的成本带来减少,但是按长远计算,通过上马设备,原需1200人的工厂,现在只要500~600人就足够了。”樊友斌说。
“中国市场上服装的库存大概有300亿件,给我们每个人分20件衣服来算,我们一年都不用买衣服了。”樊友斌说,希望通过按订单生产,快速制造的方法来降低库存量,提升市场的运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