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个缝纫班
“哒哒哒……”
5月5日早上9时,钻井公司物资供应公司前线车间小劳保加工班组的女工们,准时用缝纫机奏响了公司清晨的第一首旋律。
她们脚下快速踩动着缝纫机的踏板,手撑展布料的同时将布料匀速向前推动,滑过缝纫机机针的布料上留下了一串串整齐的缝纫线迹,不一会儿,一双平整结实的白色手套就做好了。
你可能会好奇:手套这种廉价的易耗劳保品,直接采购成品多省事儿啊。
原来,钻井公司为了盘活人力资源,安置因身体原因或家庭需要而不能长期在野外工作的女职工,于2010年成立了一个小劳保加工班组。这个班组目前主要负责加工井队中使用的劳保手套。
不过,她们各个都“身怀绝技”,她们中有泥浆工、发电工、机工,也有成本员,还有来自军乐队的乐器好手。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缝纫机。
为了能够制作出合格的手套,第一批的9名女工由班长王利明带头,一起前往专业加工手套的工厂学习。
缝纫手套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可实际制作起来并不容易,一双合格的手套不仅要平整有型而且针脚不能打结戴上不能硌手。
工厂空闲的缝纫机不多,女工们一边看着师傅们扎手套,一边拿手中的半成品布料比划着。趁师傅们休息,她们便赶紧上缝纫机练习,遇到问题及时请教。
在工厂学习了一个月后,女工们接受了第一轮考试,没想到“全军覆没”,她们扎的手套没一个合格的。这虽然给女工们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也激起了她们不服输的韧劲儿。
要制作好一双手套,难点就在于要将大拇指和手套主体完美结合,以及给指缝间加布条让手套立体起来。
大拇指在对准主体留好的圆洞的同时还要缝合平滑,每只手套要加三根布条并且各手指粗细均匀。这二者中有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那么戴手套的人就会很不舒服。
为了越过这个难关,女工们又练习了两个月,并全部通过了考试。
王利明她们出师后,便当起了第二批女工们的师傅。
“从不懂针线活,到现在能玩转缝纫机,回头想想我都觉得不可思议。”王利明说,现在班里有12个人,平均每人15分钟就能制作好一双手套,这一双双手套保护了钻井公司一线石油工人们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