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龙——变革洗涤行业的利器
近两年,洗涤设备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行业逐步从同质化、低成本、价格战的竞争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整合产业链,实现客户价值创造的发展态势。差异化、精细化、集成化、自动化及能源循环利用等产品概念与思路层出不穷。企业都在寻求改变与破局,力求摒弃低水平的常规生产和销售,朝着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无疑,上海威士等国内企业隧道式连续洗涤机组(洗衣龙)的研制与生产是其中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隧道式连续洗涤机组(洗衣龙)的发展已经有40 多年的历史了。早在20 世纪初期美国人首先提出了“集成批量连续洗衣”的概念,紧接着生产出底部传送的洗衣龙,随后德国人制造了上部传送的隧道式连续洗衣机组。世界上第一条隧道式洗衣设备诞生于1965 年德国的慕尼黑。1969 年美国进口了一套试验性的设备,它后来被改进并且交给了爱德华大学进行研究。但第一条具有商业意义的洗衣龙出现在1979 年美国举办的洗衣展会上。第一条洗衣龙首先被应用到医院。它的出现主要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口、水资源、燃料和能源短缺的影响。这种机组与传统的单机洗涤相比,可以节省用水60-70%,节省能耗30-50%。
威士洗衣龙装配车间
反观我国现实,我们实行了30 多年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形成了421的基本家庭结构,导致新增劳动力相对比例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成本剧增。以能源消耗为基础的工业飞速发展,导致能源成本逐年攀升,环境污染加剧,环境监管和治理成本剧增。洗涤行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是高能耗和高污水排放的行业;由此产生的压力几乎抑制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集约化、自动化、能源循环化的绿色环保洗涤作业方式。而洗衣龙的诞生,必将成为担此重任的核心技术与装备。
洗衣龙主要是为医院、铁路、宾馆、社会机构及工厂提供洗涤服务。洗衣龙具有水的循环使用以及对热和化学品的再利用方面的优势,是在发达国家洗涤行业已普遍采用的标准洗涤设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航空、医院、宾馆饭店、社会餐饮、桑拿、学校、政府机关、养老机构、大型工矿企业都获得飞速发展,迫切需要配套的社会化洗涤走向集约工厂化,节能化清洁生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体现。特别是近几年铁路系统的快速发展,堆积如山的布草特别需要集约化,高效率、高质量的绿色环保洗涤服务。各地卫生系统亟需集约高效大规模的卫生环保型洗涤工厂与之配套,集中洗涤医院各类布草。全国旅游行业星级以上规模酒店数量超过16000家,经济型酒店超过8000 家以及星罗棋布的餐馆和桑拿洗浴都有巨大的布草洗涤需求。将高耗能、高污染(大量洗涤废水没有处理分散排放)的分散式、作坊式小洗衣厂升级为大型高效、环保型的洗涤工厂是未来的大趋势。这也是发达国家过去三十年走过的发展路径。
国内洗涤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市场规模从 2004 年的 400亿元, 增长到 2008年的500 亿元左右。其中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洗涤年营业额都大于10 亿元。未来洗涤业务年复合增长应达到20% 以上。商务部、商业联合会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洗涤服务年增长率超过18%, 年营业额将突破千亿大关。
洗衣龙本身的特性有着与下游行业发展趋势完美契合的结合点。洗衣龙洗涤工艺是自动化、集约化、能源循环利用、污水减量化与清洁生产的完美结合。它代表着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发展方向。节水70%: 洗衣龙自带回用水箱,将漂洗水和压榨脱水收集回用于预洗和主洗。一般洗衣龙水耗为6-8 升/公斤布草,而单机洗脱机为25-30 升/ 公斤布草。
洗衣龙是自动化洗涤,易于量化洗涤工艺过程,便于控制。而且效率高,每小时洗涤1200-2000 公斤布草。洗衣龙工厂以太网控制系统确保记录所有过程数据,同时对故障进行自诊断,也可以将数据传送任何地方。结合物联网RFID 和工厂MIS 系统,彻底改变洗衣厂的原始落后的管理模式,促进洗涤服务真正走向现代化。
洗衣龙的普及与应用无疑是洗涤服务行业变革的催化剂,是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利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变化和行业市场主导因素的变化,在洗涤机械行业不断推出差异化、个性化、节能和高效自动化产品的助推下,洗涤服务行业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谁率先实现资本与洗涤服务实业的完美结合,打造现代化大规模产能的中央洗衣工厂,谁就抢占了市场先机,成就一方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