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智能制造不可拔苗助长

            自“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智能制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智能制造的提出正当其时。

            智能制造的提出是技术创新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从工业革命以来,任何一次产业的进步,其背后主要的动力来源于技术。智能制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制造,二是智能,变化核心是关于智能的技术。

            智能制造技术以三方面技术内容为基础:一是输入技术,包括能够使机器“感知世界”的传感技术和物联网,使得智能制造、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有了起点。二是内容技术,或者叫软件技术、系统技术。智能制造是一个复杂的流程,支撑它的是软件,软件的背后是系统,操作的是数据、内容,这就是软件与系统的技术。三是网络技术,使智能制造有了一个新的平台,使得制造各环节能够以一个新的方式协同。

            信息技术革命以来,传感技术、物联网、软件技术、系统控制以及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推进,三方面技术的逐渐成熟,推动着智能制造从原来的自动化上升到智能化。

            智能制造必须考虑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的因素。不可否认,每个地区、每个企业都要发展智能制造是不合适的,毕竟不是谁都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资源。另一层面来看,我国消费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仍然处于非常多元化的阶段,智能制造出来的高科技产品、定制化产品当然有大量的需求,但传统制造业的产品也同样将长期具有广大的市场空间。

            智能制造必须考虑人力资源禀赋的因素。严格地来说,几乎所有的生产线都可以被机器替代,但这种替代需要一个合适的节点。这并不一定是考虑到维持就业问题,因为它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是否达到智能制造所要求的人力资源禀赋条件。此外,从宏观经济来看,片面追求高端递进对非熟练工人有挤出效果,最终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且内需不旺。

            当下,“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是大势所趋。但一些地方或企业在没有弄清智能制造基本内涵和阶段性特征的时候急于推进,很可能会出现高端不进、低端被弃的“双输”局面。工业向智能制造的迈进、技术的进步、价值链分工的高端递进,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禀赋、产业发展阶段的综合作用下实现的,智能制造是这些因素相互推进下的自然结果。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