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在智能制造时代,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再那么重要,整个制造业生态都将发生根本变化,如果不及时抓住智能制造发展机遇,我国传统的制造企业会陷入困境,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将不断削弱。
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将发展智能制造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结合,制定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加快研究论证国家智能制造重大工程,明确所要突破的共性关键技术、所要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在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基础上,建立完善智能制造体系架构,明确推进智能制造的重点内容、重点领域、关键步骤和具体路径。
优先启动五方面重点行动
一是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包括数字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新型传感、工业控制等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智能管理技术与系统,建立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平台。
二是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智能部件、智能装备及成套系统。加快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关键智能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伺服驱动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制造装备及成套系统。
三是加快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依据采用现有标准、修订现有标准或制定新标准等策略,对重点相关领域已有标准进行研究分析,规划构建包括已发布、在制定和待制定标准的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率先启动基础和通用方面的智能制造标准。
四是有序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与应用推广。加快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尽快出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和广大制造企业的积极性,围绕流程制造业的智能工厂、离散制造业的数字化工厂、以信息技术嵌入为代表的智能产品(装备)、以物流数字化、能源管理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管理,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等六个方面,在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重点企业率先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并建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评价体系》,在此对试点示范项目进行评价基础上,及时总结形成经验和模式,在制造业加以大面积推广。
五是积极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制订工业互联网整体网络架构方案。开展工业互联网IPv6地址资源管理示范工程,规划电信网码号和互联网地址资源,为智能制造应用推广建立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