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星:营销只能成就十亿级企业,研发却能成就百亿级企业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单纯靠营销和成本驱动的企业究竟能走多远?
我认为,这条路会越走越艰难。我们发现,越是在低端市场上竞争,价格战会越明显,从营销驱动转为研发驱动,才能实现更大突破。营销只能成就十亿级企业,研发却能成就百亿级企业。要把企业做得体量更大,基业长青,必须要靠研发创新。
从市场竞争这个层面看,客户需求变化特别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是产品坏了要换,而是其他因素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如果不做好研发管理,从供应商到经销商,从采购到售后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麻烦,这个麻烦不是我们自找的,而是市场不断倒逼我们做产品开发,做创新。
你说,我能不能不遇到这些问题,可以,企业倒闭。
企业生存唯一要做的就是持续变革,大家不要抵触变革,要拥抱变革,解决部门扯皮问题就要把研发项目按进度保质完成,如何把研发项目按进度保质完成,就是把产品管理推行下去。
我觉得职能式的部门结构是推行IPD的硬伤,杰克这么多年来形成的垂直职能文化氛围很浓,过去靠这个文化,效率很高,今后再靠这个支撑下去是有问题的。
我们用了变革这个词,因为变革更能说明IPD的性能,真的要做IPD变革,第一步是思想变革,第二步组织变革,第三步流程优化,第四步关注项目。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多的精力会放在思想和组织上而不是放在项目上。流程的设计会通过处理样本的方式,如做两到三个样本项目来完善流程,只要我们把PDT这个团队打造好,把组织机构调整好,流程自然就会有了,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IPD变革总得来说是从上到下,从思想文化到组织流程的变革,需要全员深入理解IPD,培训培训再培训,不换思想就换脑袋。
大研发组织的概念,大家不要理解成产品开发过程的研发,跨部门的团队协作是成功的关键,我们一定要从职能导向转换成流程导向。
第三部分是流程,我们要优化一部分流程,把一些流程做实。实际上我们有自己的标准流程,但我们的流程还很难适应涵盖不同产品线、不同产品项目开发类别。比如,开发裁床和开发缝纫机能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开发平缝机和开发包缝机是不是同样的标准流程?开发一个全新的产品和改进一个老产品是不是同样的标准和流程?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确认的。
现在我们缺乏一些关键的子流程,如研发采购的流程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大批量采购流程该如何有效区别开?谁来主导这个流程?等等,都要进一步再明确。在做项目指导的时候先把一些关键的子流程先提上来,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先实施一个简单版的IPD,再不断优化,过去我们做IPD就是想得太大、太细、太复杂,任命太多的团队,想了太多的细节,现在我们要把它做实,用不起来的,删掉,不知道怎么用的,也删掉,关键流程先做,当然会继续改进关键过程。
IPD成功的关键是跨部门的团队模式,接下来流程化,实际上跨部门协作好的,流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流程的目的就是有效的执行跨部门协作。大家不要搞反了,正因为跨部门协作有困难,所以才需要一些流程,流程接下去的目的是干嘛?是解决跨部门协作不好,所以这叫市场化、团队化、流程化的跨部门运行机制,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能够达到的一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