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成厦门投洽会最热话题 概念已成全球共识
在2015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一带一路”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各国政要、商业企业领袖频频谈及这一话题。记者同时发现,国际社会已经完全接受了One Belt And One Road的译法,中国概念正在成为一个全球的共识。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后,包括亚投行的建设等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支持,这反映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热情与愿景。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会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以及金融的创新,同时丝路国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复星集团首席执行官梁信军表示,“一带一路”上很多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工业的帮助。中国制造供应链的能力不应该仅仅让中国人民享受,也应该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
迪拜出口执行局局长萨义德·阿瓦迪在发言中指出,从未来看,迪拜的计划是能够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尤其是中亚,包括西非和北非。所以我相信,“一带一路”这样的提议可能也会帮助我们未来的发展。
对于“一带一路”会给各国带什么样的发展愿景,嘉宾们也各抒己见。
巴林经济委员会CEO哈立德·爱德鲁迈西认为,机遇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物流发展、人员交流等方面,尤其是人员交流方面通过旅游业了解彼此的文化、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有商业的成功。
梁信军则认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最重要的是帮助“一带一路”上的大量发展中国家。过去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当中既有受益的地方,也有受压迫的地方。“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源禀赋、市场禀赋有相当的互补性,所以我觉得“一带一路”整个策略应该让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当中得到好处。不仅让国家,让他们的公司和人民都从当中得到好处,而且实现自我闭环的运作。
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有可能带来的创新机遇名单中,排在首位的是金融创新,第二位是区域创新,其后分别是银行、旅游、国际贸易、化工、环境、汽车、钢铁和服装等。
在“一带一路”带来的金融创新方面,梁信军说“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对中国投资者抱着很大的善意。他以复星集团投资葡萄牙忠诚保险为例,说:“葡萄牙对中国投资者非常友好,让我们持有85%的股份,所以我们有很大的责任感,第一是不能给中国投资者丢脸,第二是对得住别人的信任,第三是让所有的客户感受到安全、感受到忠诚,这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社会已经接受One Belt And One Road的译法
记者还注意到,“一带一路”目前的译法是One Belt And One Road,这一翻译实际上是很抽象的,国内很多专家还建议要更改这一译法,用更能直观表达汉语原意的单词来翻译。但是记者在几天的采访时间内,频繁听到各国友人使用One Belt And One Road的说法,很明显,他们已经完全理解这几个单词背后的含义,并欣然接受了这一表述。这表明,“一带一路”这一东方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全球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