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纺织服装业观察 展望2016新篇章
2009年,国产运动品牌在跑马圈地中实现弯道超车;2010年,服装人在谨慎乐观中精耕细作;2011年,服装业进入去库化和供应链变革之年;2012年, M型社会结构加剧,线上零售强劲崛起;2013年,服装业进入温和增长时代,部分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寻找突破;2014年,转型的服装业遇上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思路被主流服装人所接受。五年来,我的年度服装观察,和千千万万服装人一起思考,一同探索。
智能时代即将到来
近些年来,零售业涌现出O2O,C2B等商业模式的创新,但这些属于渠道和供应链端的微创新,而供应链上游----制造业的创新并不多见。当工业4.0遇上互联网,制造业和零售业开启智能联动模式,商业孕育新一轮创新。
智能时代,有智能供应链,也少不了智能门店和智能穿戴。2015年,七匹狼已在部分直营门店中安装推广3D试衣镜。试衣镜对人体扫描建模后,便可虚拟试衣,通过握拳和上下移动,就可查看不同服装款式,伸开手掌稍作停留即可快速更换服装。2015年9月开幕的2016春夏纽约时装周上,英特尔联手建筑学运动服装设计师Chromat推出两款“响应式服装”。这两款智能服装能利用传感器收集的心跳、体温等人体生理信号,并通过在衣服中集成的形状记忆合金进行衣服变形,大大提升了穿着者的便利性。在制造业产能过剩面前,在企业业绩遭遇天花板设限的面前。工业4.0和互联网,打开一扇全新的数字化之门,将服装业从单纯生产制造和批发零售带入创新时代。3D打印、数字化车间、智能穿戴、智能分拣系统、立体仓储系统、3D试衣、智能门店、全渠道销售等新技术将引领服装业走向变革。可以预见, 这是一个属于变革者的时代,谁勇敢拥抱变革,谁将开创和引领未来。
制造过剩之困
2015年,产能过剩从房地产行业,工程装备业,钢铁行业,漫延到纺织服装等制造领域。
和往年相比,2015年是纺织制造业最难的年份。据调查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各大织造集群开机率均未达到满负荷,大部分地区开机率徘徊在7成左右,订单少且散,企业只能选择降低开工率来缓解库存和资金的压力。来自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9月,纺织行业亏损企业户数上升6.6%,亏损的同时,部分制造企业或选择关张破产,或选择跑路。4月,李宁、特步核心供应商,雅纶制衣资金链断裂;5月,东莞厚宏制衣厂老板跑路;绍兴印染大佬五洋印染破产;维斯凯女装老板卷款跑路;7月,玛琳海顿服饰老板失联;华东纺织大户宝利嘉破产; 8月,建厂百年的济南国棉一厂破产,资产进行公开拍卖;浙江红剑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停产;9月,温州市庄吉集团正式宣告破产。
大量制造企业的倒闭,背后是市场之手的力量;而破解制造过剩之困,则离不开创新。已有部分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全球流行趋势进行收集,进行数据分析,然后与织布、染整、SOP(标准作业规范)管控等各系统和生产环节紧密相连,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创意转化、快速打样、快速接单。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优势,提升样品交付速度,降低库存积压风险,实现了“互联网 供应链”转变。
上市潮和产融结合
2015年,IPO重启,服装业拥有日播时尚、地素时尚、玛丝菲尔时装、拉夏贝尔服饰、欣贺股份、安正时尚、太平鸟时尚服饰,天创时尚鞋业、哈森商贸等女装女鞋类企业和歌力思、红蜻蜓、汇洁股份、金发拉比等服装、内衣、母婴企业,准备挂牌或者已经成功挂牌上市,2016年,女装领域将迎来激烈的人才争夺、渠道争夺和营销之战,再次提醒做女装同仁,发展策略以谨慎稳健为宜。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和市场的成熟,企业家们从关注品牌营销向产融结合转变。资本涌动,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投资并购潮。走向资本市场,企业成为公众公司,有利于品牌传播,增强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和信任,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走向资本市场利用资本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这也是企业积极拥抱资本的直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