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机重出江湖
20世纪70~80年代,家用缝纫机在中国扎扎实实地火过一把。在凭票购买的年代,老式家用缝纫机享誉全国的品牌“蝴蝶”、“飞人”、 “蜜蜂”、“华南”、“标准”、“牡丹”等供不应求。据有关资料显示,1980年,我国第一台电脑家用缝纫机在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诞生。1982年,中国家用缝纫机年产量达到1250万台的最高纪录,中国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家用缝纫机生产的第一大国。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成衣成本不断下降,社会经济结构、国民消费习惯发生变化,家用机逐渐淡出市场。
跨入新的世纪,欧美缝艺文化在中国逐渐兴盛,市场对多功能家用缝纫机的需求再次出现并逐年上升。中缝协于2014年成立了家用机分会,积极引导市场、推动家用缝纫机在中国市场的普及。
重新出现在大众消费者眼中的家用机,已经不再是“三大件”之一的传统家用缝纫机,其产品的定位已经从生产劳作工具转变成DIY的时尚产品。记者将带读者了解高大上的手作和缝艺活动。当然,除了国外产的高端家用多功能缝纫机,国内的“蝴蝶”、“飞人”等老品牌以及壶镇的生产商也推出了不少中低端的多功能家用机,使其满足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记者从生产端了解到:随着外资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成为趋势,兄弟、积家、伸兴等日本、台湾品牌纷纷将家用机生产加工基地从中国珠海、张家港转移到越南。就产量而言,近几年来,越南已经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生产基地。而浙江丽水壶镇的传统家用缝纫机产量,依然占到中国总产量的80%左右,海外则以印度为代表性生产基地。
据悉,由于缝艺文化的传承与消费习惯的保留,目前多功能家用机的主要市场仍然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2015年起,东南亚、中东、伊朗等地的市场需求也开始逐步被唤醒,但是当年的全球销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可以看到,中国家用机市场潜力巨大。记者在走访销售市场时发现,国内经销商和生产商纷纷借助互联网,实现家用机销售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销售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