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家用机(三)
壶镇,地处浙南,是丽水市著名的工业重镇。当地以家用机生产为主的缝纫机产业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经出现,并在此后的30年里,渐成气候。如今,壶镇已经是国内重要的家用机产业基地,年产值7~8亿元人民币,拥有7、8家上规模的家用机整机生产商以及由诸多零配件生产商组成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据缙云缝制机械协会会长朱益民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蝴蝶与飞人合并后,专业技术人才流入壶镇,在当地开始生产家用机。“如今壶镇生产的家用机主要分为传统型的老式家用缝纫机与家用多功能缝纫机。老式家用缝纫机曾经是上一代中国人嫁妆三大件之一,改革开放以后,该产品逐渐退出国内市场,壶镇的老式家用缝纫机产量自2000年以来持续明显下降;多功能机的产量渐渐上升。”朱益民告诉记者。
家用缝纫机和自行车一样,有一个产品更新换代的过程,这是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据了解,蝴蝶、飞人等国内企业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摸索多功能机的研发与制造;由于缺乏前期技术积累直到2000年才开始涉足多功能家用机的研发与制造。朱益民认为目前壶镇乃至全国家用机产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技术力量的严重不足与日渐流失。在壶镇,除了万维与恒强这样的生产商,其他企业很难有力量维持对家用多功能机的设计开发与技术创新。很多壶镇当地的企业能做的仅仅是在国外品牌成熟机种基础上进行测绘,而无法成功地找到和改进该产品的技术缺陷,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产品技术创新。然而,朱益民看好伴随产业转型升级出现的国内家用机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成衣成本不断降低,市场不断扩大,家用缝纫机已经不再是家庭劳作必备的工具;如今社会形态的进一步改变,促使家用缝纫机成为一种时尚文化的代表出现在市场上。壶镇的制造商开始开拓电商平台、成立拼布工作室,进行市场推广,但是产品推广、市场培育需要时间,相信市场会慢慢起来。”朱益民称。
在行情低迷、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上,家用机产品更是靠质量取胜。唯有把产品做得比同行更好,产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产品好不好,70%在设计,30%在工艺”。设计中出现问题,产品再怎么做也做不好;生产环节出现问题,产品质量就无法在检验环节被扭转。搞了20多年家用缝纫机生产的朱益民现在才发现,厂家的质量意识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标准制定出来后,厂家跟着标准去做产品,但是市场的标准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因此,生产厂家唯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体贴用户需求,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标准的高质量产品。据了解,壶镇的恒强、芳华等家用机生产商,近期也在不断地改进产品工艺、改造生产设备。在产品研发上,万维、恒强进入电子式、电脑式产品的研发时期。市场销售则以机械的多功能缝纫机为主,电子式、电脑式产品多数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与此同时,产品功能也在逐步提高。花样的种类不断增加、缝纫机的使用功能不断扩展。“未来的家用缝纫机能够实现自动编程、自动识别,只是就目前的水平来看,实现尚需过程。”朱益民称。
壶镇家用机生产基地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上游企业,配套体系成熟,这是优势;但劣势也同样明显——老牌企业创新能力薄弱。 “事实证明,那些擅用新人的企业创新能力更强,而壶镇的企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同时由于壶镇位于山区,人才引进成本高;再者,在产品设计、研发和测试过程中,尚有不少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与完善,壶镇的企业在这些环节上做的还不到位。”